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家搬到了小镇上新修的公寓楼。小区对面,隔着马路,开着一家书店,叫清园书屋。才刚搬过去两天就被我盯上了。我从小喜欢看书,三年级之前已经把家里能看的书看的差不多了。看到家对面就有家书店,自然有一种奸计得逞的感觉。
书店座落在小镇的繁华路段上,两个店面连在一起,木制的招牌,上书——清园书屋四个字,古色古香的。店里的四周围满满都是书架,书架上慢慢都是书,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中央是一张巨大的桌子,书本摊的满满。外头的阳光刚好打到书桌的一角,上面的几本书晒的页脚都开了。角落里还有一架古筝,铺着罩子,安静得仿佛从未打开过。
那个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我还拿不到清园书屋第二层书架上的书。店里社科人文类的书籍为多。很合我的口味。爷爷偶尔会买书给我看,可是,自从有一回偷拿了家里三块五毛钱被罚站三天后我就再也没有零花钱了。对,没钱买书了。每次去书店看书,都不敢跟店员说话。看几页就走,反正家近,常来呗!直到有一天,店员笑着问我:“小朋友?上几年级了?”“三年级了。”我很害羞地回答她。
我这才真正注意到这个带着眼镜儿,笑起来眼镜弯成月亮的姑娘。很朴素,很清爽的样子。她是这家书店唯一的店员。
五年级的暑假,拿着攒了好久的钱,我昂首阔步地进了书店,翻看起了书架上的书。“我买这本书!”我啪地把一本《双城记》扔到她面前。“哟,小朋友,狄更斯的书你也看呀!有点难度哟!”她始终微笑着,月牙儿般的眼神,很好看。可我有我的倔强:“我不小了我能看!”她依旧微笑应和。而我却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这个古筝是你的吗?”
同时期,书店旁开了家邮票店。那是当时更令我着迷的东西。我千方百计地攒钱,去邮票店买邮票,甚至发展到为了省钱不吃午餐。我天天去邮票店,也天天去书店。就在那一年里,我跟店员渐渐熟悉起来。她会责怪我不吃饭,有时候会把自己的零食分我一半。她让我叫她君姐。
后来,我集满了5本邮册,买了一书架的书。再后来,邮票店关门了,而清园书屋和君姐一直陪伴着我。
初中的时候,我又搬家了。最舍不得的就是书店,搬家前我特意去跟君姐告别。却看见君姐在书店门口,拉着一个中年男人的手说着话。她跟我招手,说:“这是书店的老板,童老师。”我狐疑着,为什么君姐要跟老板牵手??
高一时,学校搞素质教育,要学生进行暑期实践。我的课题是什么已经忘了,只记得我做了问卷调查,满大街请人帮我填。君姐说:“别那么麻烦了,放书店里,我帮人找你填。”三天以后,几十份问卷一下子搞定了。我坚持要请君姐喝珍珠奶茶。君姐死活不要,只说:“这点小忙算什么,你考上了重点高中我替你高兴,就当庆祝!”
高三毕业后,我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去上学前的一个礼拜,我去书店看望了君姐。她知道我考上了大学后好开心,拉着我聊了一个整个下午。关于她的一些故事,我这才知道。她家在农村,家里供养弟弟上学后,就没钱供她念大学了。于是她来清园书屋做了店员。店主童老师是个中学老师,对君姐很好。时间久了,他们就在一起了。现在,她已经成了书店的老板娘了。我看得出来,她脸上的恬淡,就像书店的名字清园一样透着淡淡的幸福感。
我走前,她在书架上挑出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很认真地在扉页上盖上“清园书屋赠书”的印章,边嘟囔着:“我可很少送书的。”“小妹妹,这是我最喜欢的诗集,我没上过大学,羡慕你都来不及呢,你一定替我好好上!”她的眼睛,又一次弯成了月牙儿。
大一暑假,特意赶去清园书屋,居然关门了,好突然。
之后,我再也没见过君姐了。
昨晚,我拿出《飞鸟集》,扉页上蓝色的赠书章,油墨已然化开,随手打开一页: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君姐,我都没来得及告诉你:你的书店就是我梦想中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