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二章 负重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讲了法术之士向君主献策依法治国的策略,首先要敢于向君主提出依法治国的主张,其次要提出依法治国的方法—核心是赏罚规则。对于“诚明于圣人之术”的君主,真正懂得了律法的真谛,就会不拘于世俗的言论,而实行“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之法来治理臣民与管理国家。管理说到底是管人,人管好了,事情就成了。所以韩非子的法家学话的核心就是管人,君主管臣。韩非子就用两点实现了管人,真的很直接,也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应用,臣子的对错不是看君主的意愿还是看名与副是否相符为标准;臣子是否有才能,不能单凭传闻与自说,还是要看实际功效。就是这么简单,把看来复杂的事简单处理了,当然这里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包括君主的。
与“国有擅主之臣”的政局相比,在“诚明于圣人之术”的政局下,臣子的思想与内心该是一种什么样想法呢?韩非子说“是以左右近习之臣,知伪诈之不可以得安也”意思是因此近侍宠臣,知道欺诈不可能求得平安。这是一个普遍的认识,在依法治国的国策下,加上君主依法治国的决心,所以在君主身边的亲信首先清楚的认识到靠欺诈是不能得到平安了,这是不能腐、不敢腐的节奏。这与“国有擅主之臣”的政局下臣子废法寻私利,弃主依重臣的作法形成显明的对比。这么好的结果君主你有什么理由不依法治国,有什么理由不严格执行为君之道—核心是虚静。
臣子认识到靠欺诈行为不可能求得平安,心里想:“我不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以事主,而乃以相与比周,妄毁誉以求安,是犹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也,必不几矣。”意思是“我如果不去掉奸私行为,尽心尽力去侍奉君主,而竟想通过相互勾结胡乱褒贬来求得平安,这好比背负千钧重担掉入万丈深渊还想逃生,一定没有指望了。”
韩非子在这里还是用比喻来说明在依法冶国的政局下,还想靠“以相与比周、妄毁誉”求得平按,就像“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这是不可能的了,是一定没有指望了。这天的“千钧之重”就是不法想法,与国家律法相违的想法,不法臣子心怀不法之想,身陷朋党之祸中,还想求得平安,这是不可能,因为国法不容。
这里韩非子也给出了臣子在“明于圣人之术”的政局下,求得平安的作法,就是“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事奉君主。这就是律法的作用,约束与规范臣子的言行,约束不法之行,规则行事之为。韩非子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为了确定与维护君主的地位,确立国家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有如此的好处,君主还有什么理由不执行。
《是以左右近习之臣,知伪诈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以事主,而乃以相与比周,妄毁誉以求安,是犹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也,必不几矣。”》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一定要让员工清晰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工作,奋发进取,尽职尽责才能有前途。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与规则,一切按制度办事,不掺杂任何人的人为因素。员工“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工作,这难道不是老板你想要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