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1: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有没有一本书在你读完之后就能改变你的人生呢?如果有的话,我想今天要讲的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一定会是其中之一。

本书以青年和哲人之间的对话展开。他们一共交谈了五个夜晚,分别对应了五个不同的话题,每一次交谈都发人深省。那么,我们今天先来看看第一章,也就是第一个晚上他们到底聊了什么。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序.哲人于青年

话说,有位哲人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能得到幸福"。一名青年对此表示困惑,所以他决定去找哲人一探究竟。

来到哲人家中,两人相视而坐

青年表示自己无法接受哲人的主张。然后他说出来自己的理由:那就是世界很简单这个说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或许成立。因为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而且父母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因此,在孩子眼中的世界的确很简单。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成大人。此时他会发现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实现不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被各种人际关系所困,还要面对工作和家庭等问题。

而且现代社会的人们也逐渐失去了信仰。以前大家都信奉神灵,只要遵循神的旨意,那么需要自己思考的东西也就少了。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没有了可以信赖的东西,人们开始变得不安,大家都在为生活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所以青年反问: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还能说世界是简单的吗?

哲人先是一笑,然后表示世界仍然是简单的,人生也是如此。

哲人说:我们之所以觉得世界复杂,是因为我们把它想复杂了。人都是主观的,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看法却不一样。

就像井水一样,它温度是恒定的,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这是一个客观的数字。但是一个人在夏天喝时会感到很清凉,而到了冬天却又感到很温润。但井水的温度一直没变,变的只是自身的感觉而已。

当然,这种感觉并非错觉,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这种感觉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你的主观感受,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感觉。所以“如何看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你眼里世界是复杂的时候,说明你就是这么看待世界的。但如果你自己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成简单的样子。那么,问题其实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怎么看待它。

一个人如果带着墨镜去看东西,那么他看到的就是黑暗环境。此时正确的做法就是把墨镜摘掉,而不是感叹周围过于黑暗。当一个人把墨镜摘掉以后,或许还是会感到不适,但即便如此人们也需要正视这个它。而正视它就需要人们拿出勇气

虽然哲人说人不仅可以改变甚至还能得到幸福,但青年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决定要和哲人好好辩论一翻。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青年是个非常缺乏自信的人,他对自己的出生,相貌,学历等等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总是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而且他无法真心祝福别人,为此他也感到痛苦。这也是青年为什么强烈反对哲人主张的原因。

哲人说自己的思想主张源自于阿德勒心理学。这是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达.阿德勒于20世纪初创立的全新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有着和希腊哲学一脉相承的思想。

说起阿德勒这个人,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和荣格了。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后来两人因为观念对立而导致关系分裂。此后阿德勒根据自己的理论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外界常常误会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其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他们年龄相仿,是平等的研究者关系。这一点就和荣格不一样,荣格是把弗洛伊德当成父亲一样仰慕。而且即便是在圈外人的眼里,他两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而阿德勒的名字相对来说更不为人所知。实际上他三人可以并列为心理学界的三大巨头。


人无法被改变

青年之所以固执于主张人无法改变这件事情,主要是来源于他身边的一些事情。

比如,他说他有一位朋友多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而实际上这位朋友也很想改变自己,他渴望出去,渴望有一份工作。但他就是做不到,只要一踏出房门就会紧张,手脚发抖。

青年表示他的这位朋友并没有外在的问题,但可能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在学校或者职场受到了一些侮辱从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总之就是因为过去的一些原因,导致他不敢出门。

一个人现在之所以是这个样子,主要是由于过去的事情所导致,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结果是过去的原因所决定的。这就是青年的观点

但哲人认为,如果人总是关注过去,企图靠原因去解释事物,就会陷入所谓的决定论。当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都是由他的过去决定时,人就永远无法改变,因为没人能改变过去。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永远不是过去“原因”而是现在“目的”。也就是说,你的现状和过去并没有太大关系。而你的目的是什么才是重点

以此类推的话,青年的朋友就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而是刚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了不安的情绪。

换句话说,他是先有了“不出去”的目的,之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而制造出了不安或者恐惧之类的情绪。当然,这种负面情绪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当事人真实的感受。但这些症状确实是由某种目的而制造出来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做“目的论”

乍一听难以接受,但这也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所在。如果一直依赖于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青年希望哲人再深入地解释一下,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

哲人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感冒了去看医生,而医生只是告诉你感冒的原因,这样你肯定是不会满意的。你肯定是希望医生能帮你把病治好。至于原因,对于当时受病痛折磨的你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立足于原因论的人们,会仅仅指出你痛苦的原因,然后继续用错不在你之类的话安慰你。所谓的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原因论,因此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心理创伤的存在。

关于这点还是具有划时代创新意义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但是,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以下的话“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的刺激而感到痛苦。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也就是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所以,同样是失败,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面对方式。

当然,并不是说曾经遭受的灾难对人格毫无影响。相反,影响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并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才是直接决定我们生活的关键。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一定是你自己选择要怎么去做。

听到这里青年却不乐意了,因为按照哲人的说法,那他的这位朋友难道是自己主动选择不出门吗?按照青年对他朋友的了解,这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是被迫,这是不得已选择。

哲人却说有目的是肯定的,而这个目的也许是他想要获得父母的关注,因为如果自己一直闭门不出,不和社会产生接触,父母肯定会比较担心。此时他会得到父母的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从另一方面来看,踏出家门就会变成茫茫人海中的平庸之辈。此时没有人会再关注自己。这些都可能是他的目的。

虽然这位朋友心有不满,而且也不幸福,但他确实是按照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当然,我们所有人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目的论的说法让青年实在无法接受,青年决定再举一个自身的例子。

他说有一次,他在咖啡店看书的时候,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他的衣服上。于是他便大发雷霆。虽然平时他从来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可那次愤怒让他冲昏了头脑。青年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肯定是某种原因导致的,而非目的。

但哲人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青年完全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愤怒。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愤怒的感情。

说得再详细一点就是,青年先产生了要大发雷霆的这个目的,因为他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让他认真听自己的话。那么作为相应的手段,他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情感。

设想青年当时如果不大发雷霆,而是讲道理的话,服务员也会诚恳地道歉。但尽管如此,青年还是选择了这么做,因为他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对方屈服。那么,采用愤怒的情感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哲人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一位母亲正在和女儿吵架,此时电话铃声响起,母亲慌忙拿起电话声音仍然带着一丝怒气,但得知电话对面是班主任的时候,母亲的语气马上就变得非常客气了。然后在挂完电话后,她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通过这个故事,哲人告诉青年,愤怒其实只是一种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显然,这位母亲也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听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情感。

哲人还认为,用原因来解释愤怒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话,任何人在愤怒之下犯的错误都可以归咎于某种原因,而非自己本身的问题。

在听完哲人的一番言论后,青年表示哲人的所有见解都充满了对人性的不信任。因为他否定了人类的情感,认为感情只不过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而已。

青年认为,否定感情就意味着否定人性。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感情,有喜怒哀乐的存在。否认了情感,人就和机器没什么区别了。

哲人说自己并不是否认感情的存在。任何人都有感情。但他也反对“人是无法抵抗感情的存在”这个观点。人并不是在感情的支配下采取各种行动。而且人不受感情支配,也不受过去支配。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思想

无论一个人过去发生什么事情,他现在的状态都取决于自身赋予事件的意义。所以,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

我们不可能改变过去的任何事情,过去的它已经过去了,发生的事情就是发生了。如果一个人总是纠结过去的原因,那么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不能获得幸福。

会有人认为,就是因为过去无法改变,人才会痛苦。其实这不仅仅是痛苦这么简单。如果过去就决定一切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将会对人生束手无策,因为过去永远无法改变。

哲人承认过去的力量确实很强大,但我们要考虑人的潜能。假如人本身是可以改变的存在,那么基于原因论的价值观也就不可能产生了,目的论自然就水到渠成。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听完哲人一连串的发言,青年的内心逐渐动摇。然后他说起来另一位朋友的故事。他的这位朋友是非常开朗的人,和陌生人也谈得来,深受大家喜爱。他似乎有一种魔力,可以瞬间令周围的人得到快乐。而青年自己却完全相反,他不善于交际,与他人交谈总觉得很不自然。青年表示,他非常想成为他朋友那样的人,如果哲人主张人都能改变,那他想成为朋友那样的人似乎也是可以做到的,

哲人对青年说,想变成他朋友那样的人,对于目前的他来说还有点困难。因为他还没有完全理解阿德勒心理学。那就是改变的第一步是理解。

当然,理解了以后,还要从自己心中寻找答案。而不是说理解了就知道答案了。因为真正的答案永远也不可能写在某个地方。

就像苏格拉底,他没有留下任何一部自己亲手写的著作。他只是将他的辩论进行整理,然后把其哲学主张著作留存于后世的是他的弟子柏拉图。而阿德勒也是一位这样的人,他热衷于在咖啡厅里与人交谈或者在讨论小组里与人辩论。他们两人都是那种想通过对话从而启发人们的人。

这也是哲人的做法,他想要通过对话来引导我们得到真正的答案,他不会剥夺任何人自己发现答案的权力。

你想变成别人吗?

青年知道自己无法变成朋友那样的人,因为性格有别,或者本质不一样。

此时哲人反问青年为什么想成为他朋友那样的人,他的目的是什么。而青年则表示是因为他很欣赏他朋友,认为如果能变成他那样自己就会很幸福。

哲人说,青年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所以希望舍弃现在的自我变成别人。

青年承认哲人说得没错,他非常讨厌现在的自己

哲人表示理解,因为面对喜不喜欢自己的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喜欢。而哲人自己也不能说喜欢现在的自己,但他至少不想变成别人并且也能快乐地接受现在的自己。

哲人认为青年不需要变成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年不需要改变,如果他感到不幸福,就不能一直止步不前,他必须向前迈进。

在此他引用阿德勒的话,“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而青年之所以想变成别人,就是因为他总是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去利用自己被给予的东西上。也就是那些你本来就有的东西


人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选择

青年觉得哲人的说法根本不现实。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而有的人却出生在了贫困的家庭,这些都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所以,人总是会关注自己被给予了什么。

哲人认为,一味地执着于被给予什么,现实也不会改变。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哲人说青年感觉不到幸福,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他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他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作恶的人,但没有人是因为纯粹的想做恶而去做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理由。在这些犯罪者的眼里,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在作恶,而是在“行善”,当然这里的“善”并非是道德意义上的,而是一种“利己”意义上的善。

在希腊语中“善”这个词并不包含道德意义,而是指“有好处”这一层面的含义,而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思。在这个世界上充斥着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的想要“作恶=没好处的事情”的人根本没有。也就是说做坏事的人之所以会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对自己有好处。所以,在他们眼里自己就是在“行善”。

而青年在他的人生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他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他陷入了不幸的陷阱里,而是因为他认为“不幸”对他自己来说是一种“善,也就是选择不幸对自己有好处。”

这么说自己的不幸反倒是自找的,这样的观点让青年感到愤怒。因此怒目而视,发誓一定要驳倒哲人,让他拜服在自己的脚下。


人们常常下决心不改变

哲人让青年先不要激动,他觉得有必要先简单的说明以下辩论的基础部分,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学如何理解人的问题。

性格决定了一会儿如果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所以,性格这个词也包括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就好比一个人正在为“我的性格是悲观的”而苦恼。那么他其实就是在说“我具有悲观的世界观”。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自己的性格,而在于自己所持有的世界观。因为性格这一词语听起来像是不能改变的。而如果是世界观的话,那就有改变的可能。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不仅这种不幸是青年自己选择的,连他那种奇怪的世界观,或者说性格也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当然,这种选择最初都是无意识的选择,而很多外部因素也会冥冥之中促进选择,但无论如何选择都是自己的行为。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认为,这种无意识的选择一般会发生在10岁左右。

既然选择不是被先天赋予,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我们就能重新选择。

也许一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他自然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选择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父母等等,也许一个人会有很多不满,会对别人心生羡慕。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至少现在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了解了一切。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行为就是自己的责任了,无论是继续选择与之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是重新选择,都取决于自己。

而人其实随时都可以改变,之所以改变不了,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即使很多人嘴上说要改变之类的话,但内心里却是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这主要是因为,维持现状反而可以更加轻松一点。改变也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未知的新世界里面对未知的事件,这样也许会更加痛苦。因此,即使人们心中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在可以更加轻松,更加安心。

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和不做改变带来的痛苦,青年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青年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造成,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只是因为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那么,我们先来简单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哲人的观点。首先他认为世界很简单,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人的主观作用。说白了,是我们自己把它复杂化了,所以导致了幸福很难实现。

然后,我们应该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也就是不要从过去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

并且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决心不改变,主要是因为缺乏选择新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是去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改变生活方式,有没有具体的策略呢?哲人说是有的。

首先。就是要拥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比如,青年总说如果自己变成朋友那样的人就会获得幸福,但这种假设就是青年始终无法改变的原因,因为这可以成为他不做改变的借口。

哲人说自己有位年轻的朋友,梦想成为作家,但总是写不出作品。他总有各种理由,比如工作太忙之类的,导致他没有时间去写,而他自然也没有去参加任何的比赛。

但真实情况是,这些都只是他的借口而已。他就是想要通过这种“如果我去做的话也可以”的可能性,从而成功避免掉真实的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失落。只要他不去行动,他就能一直用这种借口让自己永远活在成功的幻想中。这就是缺乏勇气的表现。

假如明知失败的概率会很大,我们还是要去做,那么即便是真的失败了也会让我们有所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所谓改变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如此。

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者对自己的看法,就必须改变与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那时自己依然是自己,只是重新选择生活方式。

总之,阿德勒的目的论就是要告诉我们,无论之前的我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当下的自己。




这一夜青年和哲人的辩论到此为止,虽然青年还有很多不接受和想要反驳的地方,但他也承认哲人的话非常值得让他好好的思考一下,他表示自己也想进一步学习一下阿德勒心理学。不过,今晚他必须先回去了。

哲人感谢青年的到来,他也期待和青年下一次的辩论。

第一夜的谈话结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