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来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子游是字,少孔子四十五岁,他问孝,孔子讲解很明白,他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爸爸妈妈,有饭给他们吃,像现在一样,每个月寄五十或一百元美金给父母享受享受,就是孝了,还有很多年轻人连五十元也不寄来的,寄来的,老太太老先生虽然在家里孤独,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但看到五十元还是欢欢喜喜,虽然现在的人以为养了父母就算孝,但是犬马皆能有养,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要给他吃饱,有的人养狗还要买猪肝给他吃,所以光是养而没有爱的心情,就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于养狗养马一样。
这里我们看出来了,孔子对学生讲孝道与答复从政的人讲孝道完全两样,所以我们证明孔子前两段话是歇后语,用隐语的。至于接着下面讲孝道: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什么叫色难呢?态度问题,上面讲不敬何以为孝,就是态度很难,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有酒食,先生馔,(先生是现代的一般称呼,古代对前一辈的人都尊称为先生)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曾是以为孝乎?(曾是是假定的意思)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替长辈做了事,清长辈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了,为什么呢?色难,态度很重要,好像我们下班回家,感到累的要命,而爸爸躺在床上,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把茶杯在床前几上重重的一搁,用冷硬的语调说喝嘛。在儿女这样态度下,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难过,这是绝不可以的。所以孝道第一个是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
为什么这两节放在这里呢?这就包括了君道臣道。一种是做人长官,领导人的,一种是做人部下,配合别人的 ,所以我们谈为政 之道,也是色男,也是不敬,何以别乎?我们爱护部下,态度很难,历史上的名帝唐太宗,天生就很威严,有一天他问魏征,为什么这些大臣,当着他的面都不讲话,魏征就告诉他,也只有魏征敢和他这样讲,陛下自己不知道,因为陛下很威严,大臣们看见你后,心理上先就怕了,所以讲不出话来,唐太宗听了这话之后,就去对着镜子学笑,见了人就笑,慢慢使自己态度变得和蔼起来,所以为政之道,也是色难,有时到机关中去,尤其是邮政局或是银行,许多人怕那里的面孔,譬如到邮局买一块钱邮票,邮局 的柜台小姐忙累的那个样子,给你邮票时,那种好像欠他多还他少的态度,实在教人受不了,但替他想想也够可怜,坐了一整天,有些人对他还够啰嗦,所以领导别人的 ,或者做部下的,都色难,态度不容易做好,内心更难,敬真爱人,不容易做好,所以这两句孝道的话摆在为政篇,也就是从政的修养和态度,这是真学问。你说你对部下最爱护的,可是你对他开口就骂,把脾气都发在他身上,发了脾气之后,对他再好也没有用了。
现在接下来讲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包括了上面子游与子夏问孝道的,连起来放在为政篇里,是臣道与君道的理,这一段是没有问题的,但对记述出来的。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我们知道,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就是颜回,又叫颜渊,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学问上,是孔门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所以孔子经常提到颜回。
讲到这里。我们讲个笑话,我常常说年轻学生没有办法自己血东西,但世界上最高明的人,从不写作东西,一个字也不写,我们的思想学说,都是由学生写,可是中国的两个圣人就惨了,最糟糕的 是孔子,学生不大写,都是老师写东西捧学生的,老子也很可怜,只一个学生,也没写,自己写了五千字,这是中外圣人不同之处。今日我们所以知道颜回,也是孔子经常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这位得意弟子,这一段话提到颜回,他说,我和颜回谈话,有时谈了一整天,他从来没有反对过我的意思,看起来笨笨的,但当他离开我单独生活,不在我面前,做人做事都会检讨自己,结果不但是懂了我的意思,还能更进一步发挥我的意思,由此看来颜回并不笨。
现在问题在于为什么又把这样一段话,编在这里呢?就i是谈到为政这一篇书,上面两段的问孝,第一个是敬,第二个是色难,和臣道君道都有关就,现在以颜回的态度来讲臣道,上面对你讲话都答是,都是只有接受,服从,可是光接受服从,有时候反而有问题,不一定是对的,所以有了接受,服从的修养,还要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再加以发挥,能够扩而充之,这才是事业的好干部,为政的人才,所以把颜回的个人修养,放在为政篇的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