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不学习,不进则退。这三年由于工作的变换,还有我自身的原因,停滞不前,长时间缺乏专业学习,感觉自己处于“断片”阶段,非常荣幸自己又能成为学习研究小组的成员,让我“捡”回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一直有可敬可爱的人儿帮助、指点迷津,倍感幸运。在“小白”时期有李教授的高位引领,在迷茫时期有怀玉姐姐拉着帮着,何其幸运,何其幸福,这是多好的福分啊!珍惜这份福气,带着感恩之心前行。我从2014年开始就跟着家成教授开展“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究,上的第一节实践类班会课是李老师指导的,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李教授指导完成的,第一次上台分享是李教授指导的,依然记得李教授逐句指导修改文章的美好,让我相信原来我也可以;脑中常浮起团队小伙伴在广东省德育论坛上的精彩,还有很多美好值得带着走向未来。
《一起重新构思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这份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9年9月启动“教育的未来”的倡议。 这些天,我一直在慢慢啃,感觉很吃力,反复细嚼慢咽,还是一知半解。我在群上学习了老师们分享的阅读心得,董雪梅老师从现实的教与学中分析、怀玉老师从整篇报告的通读理解谈感受、刘茜老师从乡村教师的角度出发、景秀老师从特殊教育视角谈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拓开视野,见涨知识,我也就个人的拙见,谈谈自己的感受。
报告中针对三个根本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哪些工作应继续?哪些应摒弃?还有那些需要创造性地重新构思?在我们的平时工作中也应保持着这种思维,哪些事是有意义的,可为的,如何在可为中创造性的工作呢?阅读思考、实践研究、融合学习等等,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为,有所做。面对未来教育,需要怎样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报告中强调: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并非没有可能。我们将通过千千万万的个人和集体行动——行动力、领导力、抗压力、创造力和关爱力,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未来已来,因此,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具备多元综合能力。
一、面对未来,我们需要行动力和协调力
做为一个教育者,一个班主任,行动力是最能改变现状,最能创造可能性的一种能力。做是基础,没有做,没有实践探索一切只是空谈。基于新时代的教育生态发展,人类需要更多的素养去与地球生态共存,只有拥有多元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探索未来的可能性。中国宇航员从零的突破到太空旅行是教育科研的改变,祖国的强大是教育取得的成就,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辈辈教育人的努力付出,正如报告中说的:教育可为将来数代赋权增能以使其能重新构想未来和更新世界。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教育者,我需要提升自己的什么能力?首先是行动力和协调力,人都是会懈怠的时候,在懈怠期要及时调整自己,以行动消除懈怠,有效组织班级活动,提升班级日常生活质量。基于双减背景下,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报告中强调:协作和团队合作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特色。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协调统筹工作,合理安排;协调课程资源,协调人员,与学生、家长、工作人员形成合力,整合家校社资源有力驱动,促进多元发展。
二、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学习力和创造力
报告中谈到:课程应注重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以助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同时培养其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既是一个知识生产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基于现在的夸文化、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如果老师没有全面丰富的知识,很难去帮助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因此,老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不用领域,不同场所学习,多读学科教学之外的书,多与不同领域的人相互学习,共生共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激发新的可能,才能富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以现有的基础不断耕耘、不断探索、不断更新为基石。我不禁问自己,基于我现在的工作,我可以又怎样的创造,我可以给学生带来哪些学习的资源,创造的视角,就2022年的班级阅读活动,我在暑假有哪些值得继续挖掘、探索、创生。我先首先是激发内生力,调查研究家长的想法、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方沟通,多元整合,多力驱动,多融交环,让多主体有更好的发展。
三、面向未来,我们需要领导力和关爱力
领导力是一种综合影响力。作为班主任需要具备领导力,领导班级发展,影响学生家长、老师发展。回想班级、回想团队,未来我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能带他们走向何方?我需要预定好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以行动力跟老师们、孩子们、家长们扎实的学习,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的领导力也体现在关爱力。领导力不单单是单纯完成一件事,或者执行一个任务,而应是在处事能力提升同时有人文关怀、关爱体现。扪心自问:我们常说爱孩子,那我们有爱的能力吗?一个孩子不会因为喜欢一个学科而喜欢一个老师,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个学科。因此,关爱力是滋养学生内生力,给予学生力量的能力。报告中的推动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部分谈到务必要让人人都能参与构建教育的未来,包括儿童、青年、家长、教师、研究人员、活动家、雇主、文化和宗教领袖。人类拥有强大的集体能动性、智慧和创造力。但需要的是相互的影响和合力。如果人人都付出一份力,我相信打通家校社通道,全社会共同努力,协同育人,是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也是实现革新教育的建议最后一条提到:我们应终身享有并扩大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接受教育的机会。
结语:
感谢“全民终身学习小组”小伙伴们的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希望我们像报告中一样呼吁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努力成长,形成更好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