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违纪的学生,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基本上,这些学生大多来自问题家庭或者问题家长。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亲家庭的孩子。
这类孩子多半判给父亲,然后由爷爷奶奶抚养。如果爷奶比较爱孩子,基本上可以弥补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一般情况下孩子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爷奶不爱孩子,把孩子父母离异归因在孩子母亲身上,然后把对儿媳妇的怨恨全部撒在孩子身上,并经常的出现语言攻击,抑或打骂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比较可怜了,既没有父母的爱,又得不到爷奶的爱,而且经常要承受思想压力,那么这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大的多。
2.留守儿童。
老人照顾,只管吃穿,和孩子没有思想交流,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委屈不愿意给长辈说,因为说出来也没用,长久压抑在心里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类孩子一般比较内向,胆小,自我归因较多。
3.暴力家庭的孩子。
父母或者监护人对孩子有暴力倾向,凡事不与孩子沟通交流,一旦孩子犯错,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暴打,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破坏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很多教育就落实不去了。
4.家长溺爱孩子。
这类家长一旦遇到问题,总是归因别人的错,在语言和行动上护短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且喜欢撒谎,回家总是给家长告状,而家长因为溺爱又很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哪都好,都是别人的错。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指责别人,招惹别人,而且特别爱告状。
5.家长已经失去了对孩子的教育功能。
有些家长,不敢管孩子,怕出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早的放弃了自己的权威,导致家长的功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基本上已经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了。
6.给孩子压力太大的家长
这类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比,对孩子要求极高,而且不允许孩子失败,极其焦虑,总是不断的教育孩子,规划孩子的未来,搞得孩子上学心惊胆战,压力很大,一旦考差,家长非打即骂,或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孩子厌学,抑郁。
7.打游戏成瘾的孩子
这类孩子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放学回家或者周末会用大量的时间玩手机。如果家长强行没收手机,很容易引起突发事件。也有一些学生因为玩游戏上瘾而上不了学。
教育根植于家庭,发展在学校。家长应该有家长的样子,要重视家庭教育,要真正的去爱孩子。
1.家长言传身教,温和坚定,不要过早放弃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也不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权威,该教育教育,该放手放手。
2.尽可能的多发点时间陪陪孩子,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减少应酬,提高工作效率,挤出时间陪孩子。
3.多倾听孩子说话,平等的和孩子对话交流,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话了,多半是孩子说的话家长不愿意听了,或者没有好好听, 慢慢的也就听不到了。
4.家长要有一点共情能力,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多肯定孩子,多鼓励孩子。
5.对待孩子的学习,孩子和家长尽力就好,如果孩子是一朵花就不要非让他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6.如果因为之前的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 ,孩子现在已经上不了学了,家长不要硬逼着孩子上学,或者强行送到学校来。孩子不能上学了,说明他自身能量很低,不足以支撑他来学校了。这时候家长就要面对现实,降低期待,陪孩子疗愈,直到孩子好起来。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陪着孩子,辅以其他治疗,很多孩子是可以恢复上学的。
每次解决类似的问题,我都想问问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或许家长也有很多难言之隐吧,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只是苦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