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的初冬似乎并不算冷,虽然小雪节气刚过,但深秋的余味犹在。11月23日中午,我有幸和学校各位同仁一同启程赴宜兴,参加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培训。从漕湖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便下了高速。车子在两边几乎都是银杏树的林荫大道上行驶,不远处便是高低起伏的山丘,金黄的树叶与银灰色的马路交相辉映,形成一片独特的风景。在万物趋于凋零的季节,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片萧瑟、冷寂的氛围之下,正是这些银杏为秋末冬初的江南小城,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人感觉温暖而又浪漫。偶尔抬头,那一抹银杏的金黄,在阳光透过树叶的每个瞬间,熠熠生辉,犹如一幅极美的油画。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此次学习培训的第一站——宜兴市湖滏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学校始于1902年的“养正学堂”,一脉书香百年流芳;也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学校:学校所在的湖滏镇,地处苏浙皖省交界,毗邻陶都,太湖,素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 洞天世界” 之美誉;更是一所颇具传奇色彩的学校:自2016年实施课改以来,学校的学生、课堂以及班级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级美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省内外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学习取经。2017年12月,新行知课改联盟主办的课改阶段性成果展示暨课改操作研讨会在宜兴市湖滏实验学校胜利召开。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带着几分好奇与渴望,悄悄漫步于教室的走廊中,穿行在校园的楼宇间,聆听校领导的细心介绍,观摩师生的精彩活动,企图解开心中的一个个疑问……八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巧妙的隐身了,各个小组逐个上台领学,数学课《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孩子们的演绎下,变得异常生动,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了丰富多彩的舞台;班组文化展示课上,学生阳光自信的状态和清晰流畅的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室内外以及走廊、楼梯、阳台等角落的的精心布置,让人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文化气息,使学校成为师生温馨的家园。不仅如此,学校还将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课改紧密相连,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引擎。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通过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同样,一个班级的文化就是班级的灵魂。它决不仅仅是挂出几条标语、张贴几幅画像所能解决的,它必须落地生根,渗透于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中,韵在师生的骨子里,使其成为行动的自觉。打造班级文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水磨的功夫,来不得半点的浮躁,更容不得半点的急功近利,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量身定做。因此,这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慢慢地走。
深深的爱,浅浅的说
离开宜兴市湖滏实验学校,我们又前往下榻的酒店——深氧墅。汽车乡间的绿荫道上缓缓地前行,城市被渐渐地抛在后视镜里,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着,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春天。24日早上,吃完早饭,迫不及待地出门走上一段,泠泠溪水,郁郁翠竹,即使是在严冬,这个茶旅风情小镇,依旧是一片绿意。山前山后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毛竹,弯弯曲曲的山道穿过层层迭迭的竹林,从大山的这头经过山顶,抵达另一头。拾级而上,整个世界一片安静。路边的村民们,慵懒的晒着太阳,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安逸时光,整个村落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在这静谧的时光里,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深深地呼吸一口,空气里氤氲着醇香的茶的味道,“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果然是名不虚传。
上午的培训也十分的精彩,主办方邀请了江苏省班主任金牌教练进行了班主任情景应对实操训练。也许是本次讲课的专家老师是真正来自于班主任工作一线的缘故吧,相比于以往“大咖们”云里雾里的理论灌输,今天的培训更加地接地气,尽是满满的“干货”。两个小时的时间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其中的“模拟情景应对”环节,专家出示的案例既十分逼真,又极具挑战性,甚至有的还十分的棘手。经过几位同事的热情参与和专家的点评讲解,让人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讲座尚未结束,围绕专家出示的那些情境,我的思绪便开始蔓延。工作十多年来,也见到过无数类似的场景,当中也不乏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冲突。很多时候,我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老师满是愤怒和委屈的脸庞。我知道那些愤怒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那些委屈的背后是对个人职业信念的一种坚守。然而,我们所谓的“爱”和“奉献”也是要有底线的。我们的一言一行真的要合乎规范,不能超出情感、理智甚至法律法规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我应该适当给自己和学生预留一点“回旋”的空间,不能一下子将“窗纸”捅破,更不能一下子将话说“死”。爱到深处无怨尤。深深的爱,让我们浅浅的说。
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虽然结束了,我们的思想却一直在路上。著名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在平凡琐屑的程式化生活中,通过心灵的自我完善,使得寻常人眼中的枯燥单调转换成一种内在世界的灵动诗意。只有当我们把教书育人的生活当作一种享受,看作一种快乐,我们才能在教育中诗意栖居。只有当我们把从业之初的激情当作一种坚守,教育才是不老的爱情,也才能激起生命的精彩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