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她的身份很特别,军医、外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作家,她曾在西藏阿里工作生活长达11年,在与天地对话,生死靠近的过程中,她一次次更接触到生命的本相。幸福也是如此,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恰到好处。
这本书的封面有我们熟悉的一句话: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还有我们熟悉的两篇文章《提醒幸福》、《精神的三间小屋》。
001 幸福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唯有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毕淑敏说:不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唯有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幸福是一种感觉,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会被赋予不同色彩。可能会是一望无际澄澈的蓝色,也可能是早起看到跳出山间的那一轮红色,可能是生活中平淡如水的白色,说不定也是静洒书香的黄色,也可能是拥吻的粉红色……
幸福的味道可一层层叠加,熬制成汤,贮藏成酒,久久飘香。
作者记录的一件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几个高原上工作的小姑娘很无聊,想知道黄连的苦能背多少葡萄糖的甜平衡。结果是将黄连碾碎,添了许多葡萄糖,仍抵消不了黄连的苦。
人生的苦也是如此,如若将苦碾碎,像祥林嫂那样每日拿出来咀嚼,生活中弥漫的全是难以言喻的苦楚,眼前只有昏暗。
所以,停下留恋苦楚的脚步,奔向幸福,只要去发现,幸福颜色无限。
002 心动
好久都没有心动过了呢?
物欲横流的万千世界中,五光十色的灯光,狂躁嘶吼的声音,应接不暇的新闻,买不完的东西。诱惑太多,看似自由,反而太多的自由,让心没有空间去喘息,我们有什么时间去喘息呢?
让一个乡村小孩来回答一个问题,生命必需的三件物品,他脱口而出,火、水和粮食。
我们往自己的家里塞了许多东西,可如果真的静下来思考:这是生命的必需吗?如果没有它,你可以生活吗?
回答往往是肯定的。没有了这件东西,我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如今我们要买买买呢?当然充斥耳目的广告的诱惑,更多的是内心的空虚,心理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空虚,总需要一点东西来填满。
当时的欲望的确被装满了。可之后呢?我们忘了我们身为人的本能,让满足充溢于胸的本能。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我想苏轼这一句话应该做了一个完美的回答。重新去找回敏感的五官,沉浸于大自然中,沉浸于生活中,感动于点点滴滴,让心脏真正跳动起来。
003 一个词的体悟
整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作者一次次对词语进行别样的解释。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古人先贤的为人处世的智慧都藏在这些方块字中。
作者对这些词的重新解读,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和人生。
你如果看到“真诚”、“孤独”、“柔和”几个词,你会想到一些什么?
作者说,真诚反射着一种钢蓝色的光泽。
纯粹,历久弥新的感觉,大概就是真诚的样子吧。它是真实,更是坦诚。它会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它只是一种美的姿态来面对世界。
作者说,孤独是一种兽性。源于兽的洁癖和勇敢。
你看这两个字的偏旁,无根的孩子是孤,一个人;犬善斗所以围一个栅栏单独关着,是为独。羊成群,犬为独。大多数有能力的动物也总会单独行动。比如狮子、老虎、豹子。
古代对君子的要求,君子慎其独也。所以君子常常会一人独处,修身养性。
如今世界纷扰,我们也要辟出三件精神小屋,让自己安住。
作者说:柔和的“和”,含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柔”,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量的。
看似最平和、最柔弱的却是最有力量的。与刚强相反,柔和采用的是一种迂回政策,硬碰硬行不通,便以柔克刚。润物细无声,文火慢炖,最终却炖出最美的滋味。
心柔和了,世界也就更美了。
怎样柔和呢?我想先从爱自己开始,接纳自己的一切,拥抱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心就更加强大,不为外界所动,继而变得柔和。
这个说话好似矛盾,心坚强了,对外就温柔了。看似矛盾的后面隐藏着一个字,那就是爱。爱自己,爱世界,同情世间万物,心因此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