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百回改。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
一篇好的文章,从构思、行文到成篇,需要把握好细节,反复修改。
001一个好的标题
好的标题,决定了文章能不能吸引读者打开阅读。在互联网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一个足够吸睛的好标题,才有可能让你的内容和读者产生链接,否则你的文章内容写得再好,也有可能被淹没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之中。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演义》,标题改成《他是成功的创业者,从小贩到皇帝》,就比较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更容易吸引读者。
002 转换读者思维
写文章一定是为了分享某种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自嗨的写作模式,对读者确没有多少意义。因此,在写作之前,就一定要注意写作的角度问题。
比如,当我们想给读者分享好的习惯。
自嗨模式,我是如何如何的……
转换成读者思维。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有什么意义?要如何培养这些好习惯?我是如何做到的,获得了哪些好处,有什么心得体会。
转换一下思维,这样就可以让读者从我们的分享中,收获到有价值的内容。
003善于讲故事
我们往往写文章,容易写成纯干货。这样的文章确实可以让读者收获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但是读起来却比较枯燥,长此以往,写作者容易受到局限,也会丧失热情和乐趣。善于用讲故事的方法,这样的文章更饱满、更生动、更富于创造性。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素材,用来在文章中写成故事。
比如,昨天,牛人营指导员木不易,在晚上的碎碎念,分享了《蛤蟆的油》故事。
在日本有一个民间传说,日本的深山里头有一种蛤蟆,这个蛤蟆长得极其丑陋,当地人经常把它抓过来,抓住以后就放在镜子前面,它在镜子里看见自己这么丑陋,就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很珍贵的药材。
看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呢?
我在看到这个故事的那一刻,脑海中闪过的是猫叔饭团的第一条: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哪里来的奋斗动力?
答:我无比惧怕平庸。
像这种先讲故事,再讲道理的方法,读来不仅有趣,而且还很容易让人记住其中阐述的道理。
004 逻辑脉络清晰
好文章一定是逻辑严密的。写作之前,可以通过列提纲的形式,确保文章始终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清晰、条理清楚。
比如,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文章。在文章的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论点,让读者明白你要写的是什么。然后,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用论据来阐述自己的中心思想。在文章的结尾,进一步进行总结升华。
在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注意,承接关系。
每个段落,第一句话写明该段落的主旨,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
这样,就能够确保整个文章始终围绕中心,条理清楚。
005表达流畅、简洁
好的文章,一般都用短句。这样读起来才会简洁有力,流畅。新媒体写作,特别注意文章的分段,通篇都用短句和小段落的形式。在屏读的时代,流动化的阅读场景下,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比如,写放假回家的这段话中。春节放假了,在外辛苦打拼了一年终于可以回家团聚,我兴高采烈的到商场给家人准备了特别的礼物,买好了机票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才安全到家。
改成:春节放假了,在外辛苦打拼了一年,终于可以回家团聚。
我兴高采烈的到了商场,给家人准备了特别的礼物。
买好了机票,几个小时后,就安全到家了。
这样修改后,就会简洁、清爽很多。
006用词谨慎、精准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注意遣词造句,做到谨慎,准确,确保文章的意思表达清楚。
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007 巧用金句
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使用金句,更容易让读者记住。往往一篇文章,读完以后,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金句。
比如,有一位老铁,在讲习惯的作用时,是这样结尾的。
有时候养成一个习惯,会引发养成另一个好习惯。
普劳图斯说: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
西寒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奥维德说: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
好习惯是永远不嫌多的,好习惯越多,生活越从容。
这样引用名人的金句结尾的方法,让我们对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抓好细节,修改出一篇好文章:
1.有一个好的标题;
2.写作之前想一想,从读者思维出发;
3.用讲故事的方法写作;
4.写作前要列提纲,确保逻辑清晰;
5.多用短句,注意分段,文章更简洁、流畅
6.用词要准确;
7.文章开头结尾巧用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