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个感触我早就有了,或许你也是。
比如说你们班那谁,从前就坐你同桌,上课流着哈喇子睡觉,还抢你作业抄过,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啥专家,你听了一定笑到下巴脱臼:“就他?!”
如果你妈是老师,快期末考了,学校老师和你妈同时为你出了套模拟卷,你先做谁的?(两人教同年级同科目,资历相当哦)。相信大部分会选先做老师的,我妈?算了,啥时候问都行。
同样,我男票是外科医生,平时我一有啥小毛小病,他就喜欢给我开方子,但最后我还是偷摸去医院挂号,说白了是将信将疑(看到表打我)。
你的良心推荐,但凡涉及熟人,那么不管东西怎么样,都会被贴上“广告帖”的标签,而自动过滤了。若是换了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呢,倒有不少人会在评论里问“这东西怎么样啊?”“我也想要,怎么买啊?”blabla……
举了这么多栗子就想说,平时我朋友圈转的文,稍加评论就有人认真读了并转发,觉得品味还不坏。可自从我做了自媒体,发现自己写的文好家伙连点赞都没了,还有些朋友从此消声灭迹,觉得我这是打算做微商了吧。令人哭笑不得。最直观的例子是,我昨天在简书发的文阅读量破万,同样一篇在公众号只有两位数,换了你是不是也累觉不爱?当然你可以说平台不一样,但有没有人转发,我在朋友圈还是看得到的,结果是:并!没!有!好心塞……
你说,这是不是距离越近越不在意你的才华?可能就是太熟悉了吧,我对他们来说没有社会身份,就是平日里一起撮饭唱K逛街的小伙伴,一旦干起正经事来就变了种身份,而那种身份令他们感到陌生并泛起小小的质疑,真是件悲哀的事啊!
有时我们宁愿选择赞美陌生人,也不愿去看身边人的闪光点。我一直在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猴年伊始,我重温《西游记》的时候,第一次留意到唐僧的取经路线,突然茅塞顿开!
小时候看《西游记》,注意力都被六小龄童一路打怪吸引去了,谁去关心取经路线这种非重点,况且那时还没上世界地理呢,根本搞不清方位,最后印象里只剩“十万八千里”和“九九八十一难”,总之西天很远很曲折就对了,这样才能取得真经。
现在重新回顾这部经典,突然想到个问题:十万八千里换算成公里就是五万四千公里,赤道一周才40075.24公里。妈呀!师傅这是给香飘飘代言吗?印度就在亚洲,哪需要跑这么远的?一定是被无良司机绕路了,这一绕就绕了地球一周……如果直接西安入藏,再从拉萨去印度,可省三分之二的路程,为毛不呢?为毛啊,你告诉我!
下图可以更直观看到西天取经的路线,唐僧这路绕的啊!我简直要怀疑十万八千是不是师傅的幸运数字了……
好吧,只能说这就是高僧不同于我等凡俗的境界:人家不是结果导向,注重的是过程!过程,懂吗!取经本来就是为了磨砺心志,当然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就像我在西藏沿途看到不少苦逼骑行者,他们图啥呀?不跟取经一个道理嘛,一定要用脚(踏车)丈量才算来过爱过不后悔。
嗯,明白了!那些舍近求远的朋友,亦是如此,执着地相信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可靠,身边人过于熟悉A面,B面就显得陌生而不可信,所以一定要绕地球一周去验证真理,体验过后方知“趁年轻一定要出去多走走,不然你怎么知道宅在家里有多舒服!”
明明身边有家人做老师,不问;有男票是医生,不信;朋友圈好友的自媒体,不看……我们宁愿上补习班,去医院,赞陌生人的文字,做人就是这么矛盾——越是亲近的人越不在意你的才华,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最熟悉的陌生人。
亲,那我们就“新德里”见吧!谁叫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反正你总要回来的,我在这里等你,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