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1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02年左右,樊登老师刚到北京没有多长时间,在中央电视台做着一些不怎么出名的节目,永远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还有一些莫名的骄傲。当有人给他推荐这本书时,他说:“嗨,又一本成功学的书。”我们都以为起这种名字的都是成功学的书籍。但是后来有一个阶段他被困住了,发现做什么节目都没法成功,永远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你就会四处去寻找出路,后来他就看了这本书,还找来了史蒂芬·柯维的光盘,在家里黝黑的小房间里,每天放着小光盘听他讲课。这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习惯是积极主动、影响圈和关注圈。当他学了这本书以后,他发现既然有那么多外在的不可把控的事物,那么他能做的事是什么呢?就是他要努力地做他影响圈的事,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开始认真地读书,读《论语》《老子》,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从那个时候用一年的时间下功夫读各种经典。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史蒂芬·柯维被称作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25双手之一,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说:“在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么一位有思想的大师?”史蒂芬·柯维是真的有思想的一位大师,而且他在一生当中至少见过30多位全世界的领袖,他帮四个美国总统做过辅导。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七个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好习惯究竟是什么?

这七个好习惯可以分成两部分,下半部分是三个好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三个好习惯可以帮我们做一个事情,就是让我们的人格从依赖型转变为自立型或者说独立型人格。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赖。当我们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说:“妈妈我应该怎么办?”或者“爸爸我应该怎么办?”又或者“这事不怪我,是他们要求的,我在完成他们的作业。”你发现了吗?我们是一个依赖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就代表这个人没有长大,他还是一个孩子。然后慢慢的我们要从依赖型人格转变为独立型人格,知道“噢,原来这是我的问题,这事我应该担当,这事我应该想办法。”要完成这个转换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我们能够学会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

经过了这三个转换,又有三个习惯,分别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增效。这三个习惯让我们完成另外一个改变,就是从独立型变成互赖型。一个人独立了不是件好事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独立呢?只知道凡事靠自己呢?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学霸,但是工作以后学霸们未必就能够表现得比那些学习不好的人表现得更好,甚至更糟。为什么?因为学霸只相信自己,他觉得他能够成功靠的就是他自己学习好。他缺少了从独立到互赖的跳跃。

当完成这六个习惯以后,你可以从一个依赖型人格转变成独立性人格而后转变成胡来型人格,当然后者更难。

最后一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保证你自己不断地螺旋式上升。

这就是七个习惯的基本结构。这里边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方式转换的问题。每一个人为什么会在一种节奏之下不断地生活?为什么突破不了生活中的困境?是因为我们看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由过去的思维定势解读这个东西。

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大家见过一张图,那张图既像一个老太太又像一个少女。教授先把一张更像老太太的图给一群学生看,然后再把更像少女的图给另外一群学生看,看完以后把这两群学生叫到一起,找到一张折中的图。当他问学生这张图像什么的时候,教室里吵起来了。有一半学生坚定地认为这就是个老太太,难道你看不出来吗?你太奇怪了。另外一群人说,这怎么是个老太太呢?我很喜欢这个姑娘,我想和她约会,这是一个多么好看的姑娘啊。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傻,但是经过不断地沟通,互相指着那副画给对方解释说:“你看,这明明是她的子。”对方说:“不对,这是她的鼻子。”……双方不断指示的时候,才会有人恍然大悟,哦对,这样看确实是个老太太。

这个实验最有意思的是揭示了,当你脑子里被植入了一个预先概念的时候,你就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因为你有自己的思维定式。所以当你不能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进行反思和改进的时候,你就会永远生活在既定地节奏和循环当中,这就是很多人生活没有太多改变的原因。我们说一个人不是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而是有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而已。

史蒂芬·柯维提出思维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什么叫思维转换?举个例子:有一天史蒂芬·柯维在坐地铁的时候,遇见一个爸爸和几个孩子。那几个孩子完全不受管束,特别闹腾,周围的人都被他们妨碍地没法安静地坐地铁。而那个爸爸却毫无作为,一个人坐那发呆,也不管他的孩子把别人吵成什么样。史蒂芬·柯维特别生气,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个爸爸特别的不负责任,他就走过去跟那个爸爸说:“喂,麻烦您管一下您的孩子。”他是带着怨气去的。那个爸爸突然惊醒说:“噢,对不起,不好意思,孩子的妈妈在一个小时以前刚刚去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所以可能现在孩子和我一样,我们都有点手足无措,所以抱歉。”那个爸爸说完这句话后,史蒂芬·柯维立刻转换了思维模式:在一开始我们用批评的眼光,用不高兴地态度对待这件事情,觉得被打扰了,原因是在你的思维定式中你认为家长应该管孩子,这个家长不负责任。但是当你知道这个前提:“这是一群刚刚失去了妈妈的孩子,他们手足无措,他们的爸爸陷入了悲痛当中,根本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史蒂芬·柯维从愤怒就立刻变成了同情,向那个爸爸道歉说:“对不起,有什么我能够帮忙的吗?”特别希望自己能尽一点力。这就是思维转换。

有时候我们会特别自然地认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思维转换,你会很震撼。我们能够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强的自我进化的能力。

那么什么叫习惯呢?史蒂芬·柯维认为习惯是三样东西的结合体:知识、技巧、意愿。就是一个人做事,我会做,我知道怎么做和我想做,我愿意去做,这三个圆环交界的地方就叫做习惯。真正决定我们人生的是我们的习惯。那么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有多难?就像发射火箭一样。发射火箭的时候,在火箭上升的两三分钟之内,就是大概离地几千尺的高度,火箭大概消耗地能量是它后来在轨道中运行十几万公里的总和还多,所以改变一个习惯最难的可能就是开始的那十几天或者那几天,这个时候只要你迈出去了,形成习惯以后,后面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一定要给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真的改变人生。

那么在思维定式当中,我们到底以什么为核心呢?有特别多的人以家庭为中心,做任何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庭,或者是自己的事业或者钱,或者是个人的自由或者孩子等等,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重点。但是斯蒂芬·柯维认为,如果你以这些可变动的东西或者生活中一部分的原则为重点的话,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就逐渐地跑偏了。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最终会失去自己的家庭,而一个事事以家庭为重的人可能会丧失自己精彩的人生。一个人总是追求个人的独立,他就会失去跟他人的协同。那到底应该以什么为核心?打个比方,相当于灯塔和船的关系。灯塔是永远不变的,这个灯塔在史蒂芬·柯维看来叫做principle,就是原则,要以原则为中心,来构建我们看待世界的思维定式。这就是他提出七个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看这七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积极主动,要搞清楚这个概念要从一个问题出发,就是什么是人类最终极的自由?史蒂芬·柯维最欣赏的一本书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弗兰克尔。弗兰克尔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他在集中营里所发现的人类最终极的自由是什么呢?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作为一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史蒂芬·柯维人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从刺激到行动之间存在一个空间。我们生活中大量的人就是从刺激到反应,这是因为我们的决定论。我们有三种决定论,第一种叫基因决定论,认为性格天生;第二种,心理决定论,认为大人给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小时候我爸就是这样揍我的,所以我暴脾气;第三种,环境决定论,比如周围这帮人多坏,我不这样我活不下去。这三种决定论全部都是责任外推的,它们的核心是因为我受到了这样的刺激所以我产生了这样的反应。有一个案例:樊登老师有一次在厦门书屋里看到一个妈妈对她的孩子大喊大叫,樊登老师劝她不要这样做,那个妈妈就说了一句话:“谁让他不听话!”孩子只要不听话我就可以大喊大叫,孩子只要不听话我就可以发疯,可以抓狂,可以把他扔到马路上不要他,这就是从刺激到反应。而史蒂芬·柯维认为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会发现从刺激到反应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叫做选择。罗斯福夫人讲过一句特别棒的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同意。”如果你不把伤害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的话,别人是没有办法伤害到你的自尊和内心的。罗斯福先生家里有一次被盗了,被偷了很多东西,大家就写信安慰他,后来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特别有意思的回信说:“这件事我觉得很庆幸,第一他们只是偷了东西,没有伤人,我很庆幸;第二,他们只是偷了一部分东西,没有偷走所有的东西,我很高兴;第三我很庆幸偷东西的那个人是他而不是我。”所以你看谁应该难过,谁应该痛苦,应该是变成小偷的那个人,他应该更糟糕,我没有做错事,我为什么要伤心难过痛苦呢?

我们从佛教的角度来解读,什么叫做自由?自由就是打破社会的惯性,这个社会的惯性是什么?就是你刺激了我我就要有反应,你偷了我我就要生气,但实际上你发现当你能够打破社会的惯性的时候,你会发现中间可以选择的空间巨大,就是我选择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的。举个例子,有天你去山上锻炼身体,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麻,一个东西闪着金环跑掉了,原来是一条蛇。你的腿开始肿,越来越肿,这时候你手里恰好有一把刀子,你会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是把伤口割开,把黑血挤出来直到流红血为止,让别人帮忙吸一下,喊救命,拿皮带扎住大腿根,然后送医院。那有没有别的选择呢?有没有人拿着一把刀说:“疯了吧,敢咬我。”于是开始漫山遍野地找这条蛇,非剁了它不可。很遗憾,这条蛇叫七步蛇,走到第八步倒地而亡,完蛋。你会如何选择呢?你会选择自救还是选择追蛇。我相信很多作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会选择自救,而不会去追蛇。你跟蛇较这劲干嘛,赶紧自救。

但是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干过类似追蛇的事呢?比如说,有个人开车别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办?有没有人路怒症发作,一脚油门踩过去,说我也要别他一下。然后开始相互别来别去,再然后两个人下车打架。再比如说,小时候你有没有因为不喜欢一个老师就不好好上那门课的?你会觉得是因为那个老师讲课不清楚,欺负你,不好好讲,人品不行……你有各种理由不好好读书,但问题是选择权交给了谁?你把选择权交给了老师,因为他不好所以我不好好读书,你放弃了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原因是别人给了你一个理由,这就叫放弃了选择的权利。韩信为什么能受胯下之辱?他没有选择跟别人拼了吧,也没有选择意志消沉,更没有收到严重地挫折。韩信觉得这事无所谓,他继续做他的事。他为什么选择的空间比普通人大这么多?因为他拥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当你拥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选择空间的权利会比别人大很多。不要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自由。

所以史蒂芬·柯维说,你必须得能够坚持有选择,而有选择这件事情必须有四样东西支撑: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有四种东西你才能够真正做到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有一个精彩的案例:一个学生过来找他请假,说老师下周你的课我不能上。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下周网球队要训练,如果我不去我会被开除,实在不好意思,很抱歉,我必须得去。然后柯维说抱歉,我不能同意。学生问为什么?柯维说你有没想过你不上我的课的后果呢?学生很惊奇,说不上你的课我顶多就是丢点分,你不至于开除我吧。那个学生开始犹豫,史蒂芬·柯维说请你权衡一下,到底是上网球课重要还是上我的课重要?学生说你不会开除我,但是网球课我不去会开除我,而且你的课我可以补课,可以找别的同学看笔记。所以我还是会选择去上网球课。史蒂芬·柯维说可以。

当这个学生前边说我不得不去的时候,他是一个依赖型人格,当他后边权衡了利弊之后选择去打网球,这是他个人的选择,自己承担责任。在中国有大量的案例,有很多人说如果当年我爸不逼我上学,我就不至于怎么怎么样。如果我妈不逼我结婚,我就不至于怎么怎么样。你始终把责任推卸给爸妈,推卸给老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你会刻意地让自己不幸福。因为你不幸福才能证明当年你爸妈对你做的事是错误的,你根本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建立责任感。换一个角度,说一句:不是我的爸爸逼着我上这个专业,而是我选择让我爸爸开心。不是我妈妈逼着我嫁给这个人,而是我觉得家庭和谐比什么都重要。那个时候如果你有能力选择让爸爸开心,选择以家庭为重,那么现在你依然有能力选择让自己更加幸福。人生都是你选择的结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在婚姻的这本书里有一个案例:一个人跑来找史蒂芬·柯维说,我不爱我的太太了,我对她没有感觉了,我们的爱情已经结束了,问他怎么办?史蒂芬·柯维说,那你就去爱她。那人说,你没听明白,我说我不爱她了。史蒂芬·柯维还是说,那你就去爱她。那人说,哎你这老头真怪。史蒂芬·柯维说,请注意,先生,爱是一个动词,当你注意到爱是一个动词的时候,你是有选择权的;当你觉得一切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是没有选择权的。这就是积极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接下来光有这个还不够,积极还有第二个定义,影响圈。圈的中间叫影响圈,外面的叫关注圈。影响圈是是你做事之后力所能及改变的事情,关注圈是你只能评论,只能发表意见,只能生闷气,但是没有用,你改变不了。所以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个圈呢?这是我认为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士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把精力放在影响圈当中做事。如果你天天焦虑,天天指责,天天骂别人……这都是在关注圈里下功夫,你的影响圈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这也就是孔子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个核心的思想。范仲淹在开封的时候读研究生,皇帝来视察,大家都跑出去迎接,但范仲淹还是在那写字,别人问他,你怎么不去迎接皇帝?范仲淹说,我如果今天读书读的不好,见了皇帝又有什么用?我今天如果认真读书,总有一天他会见我的。知道什么叫影响圈什么叫关注圈了吗?就是对于他来讲,读书就是他的影响圈。所以到后来他们那一班同学只有范仲淹做到副宰相,天天见皇帝。

当你在很多事情上彷徨,痛苦,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的时候,问一下自己,什么是影响圈,什么是关注圈?我努力地在影响圈中发力,我的事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不抱怨。可以关注,但是不要下那么大功夫,精力一定要放在影响圈当中,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特别多的人,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追热点、看直播、打赏、看别人吵架……有这功夫好好的读两本书,精进自己,这才是影响圈。

回顾一下,积极主动,第一是有选择,第二是要选择做影响圈的事,而不是关注圈的事。影响圈和关注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你对它的态度。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你是自己想办法去改进他,还是坐那不停地抱怨,这就是影响圈和关注圈的分界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