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2018082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荐 语

天地之大,愈衬得人如蝼蚁,踽踽独行数十年,仓皇期间。

有限的生命,如何装下诸多丰盛的理想?

从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这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简 介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入选美《时代周刊》“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启蒙家。

柯维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绝不亚于杰克·韦尔奇、卡内基、巴菲特、德鲁克中的任何一位。

目 录

一、七个习惯概述

1. 这七个习惯是什么?

2.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3. 两个相关概念

二、七个习惯分述

1. 积极主动

2. 以终为始

3. 要事第一

4. 双赢思维

5. 知彼解己

6. 统合综效

7. 不断更新

正 文

一、七个习惯概述

1. 这七个习惯是什么?

2.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3. 两个相关概念

(1) 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也可以称作“惯性思维”,就像我们常说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于一旦我们用惯了一个套路,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条件反射出该套路的操作模式,从而造成无法就事论事地、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有“思维定式”的存在,并在每次处理事件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随便轻易陷入思维定式。

(2)情感账户

在学习所有七个习惯之前,我们要先认识“思维定式”的存在;在学习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账户”。

它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本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会有枯竭,可以投资……都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

二、七个习惯分述

1. 积极主动

(1) 人类成熟的三个时期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当我们开始“七个习惯”的学习,就代表要从依赖期转向独立期。走进独立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主动负责。

(2) 积极主动的空间在哪儿?

“都是他逼我这么做的。”

“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我必须听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顿”

“离婚手续太复杂,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事实上,在刺激到回应之间,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可以做出自主选择。

母亲逼迫我们选择不喜欢的职业,这就是一种外界刺激。当刺激发生后,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亲,也可以选择让母亲高兴而顺从她的选择——但记住,这最终是经由你自己选择的,而不要再说自己是被逼无奈。

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开端,习惯主动负责,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会知道没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远有选择走哪一条路的主动权。

(3)影响圈与关注圈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图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答案。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使影响圈不断缩小……

所以,我们应该——

2. 以终为始

(1) 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

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2) 设计的准则是什么?

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应当以什么为灯塔(中心)?

这还是需要回到核心区域来回答。

还记得影响圈和关注圈吗?

就我们所看到的,有人以事业为中心、有人以金钱为中心、有人以配偶为中心、有人以孩子为中心……然而这一切大都处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是否可控并不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我们自己难免情绪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颓废沮丧,没有稳固的方向,也没有稳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维提出,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度过我们的人生。

原则由我们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则就像一条真理,可以被我们默诵,给我们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则具有囊括性,可以对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给予指导,可以允许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局限。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时间管理矩阵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我们发现日常需处理的事务可简要分为四类:

Ⅰ类,重要且紧急;

Ⅱ类,重要不紧急;

Ⅲ类,紧急不重要;

Ⅳ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那么,我们首要处理的要事,属于哪一个象限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个实验:

(2) 木桶人生

在这个人生的木桶里,我们要装入黄沙、大石块和小石子们。

如果你的顺序是先装黄沙或者小石子,最后你就会发现,大石块装不下了。

但如果先装大石块,你会发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倒入小石子,这以后,居然还有不少间隙可以容纳黄沙。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比喻。

当你翻开那些大石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身上还贴有标签:

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还记得上面的时间管理矩阵吗?还有我们遗留着的问题。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谁?

答案是:Ⅱ类

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们一拖再拖,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

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3) 角色管理

① 列出你的个人/社会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配偶的)伴侣、(公司的)水管工……

② 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的对应任务,如:

③ 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并尽一切可能保证它们与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

(4) 授权

简单来说,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

这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做不好授权,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却还是自己从头管到脚。

我们应该做的是责任型授权。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的指导而非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4. 双赢思维

(1)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2)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

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就事论事,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放弃这次的合作,是一种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积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5. 知彼解己

(1)先体检,再开药

“我妈妈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发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坚持自己!”

“我对象送了两百块人民币的七夕礼物……”

“赶紧分,不分留着过年吗!”

“我这个周末要加班……”

“辞了辞了!对自己这么苛刻干嘛?”

这些对话是不是也很眼熟呢?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

(2) 自传式回应

上述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常发病——自传式回应它的主要症状有这么四种: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立场,探究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

(3) 移情式聆听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

——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6. 统合综效

(1) 统合综效是一种心态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2) 三个层次

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3) 一个案例

为了理解沟通层次的意义,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老胡策划、准备了很久,想利用国庆假期带妻子和两个儿子去度假。妻子却想利用难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亲。

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如果全家出游,妻子总是挂心母亲,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则老胡心中始终为准备许久的度假泡汤而闷闷不乐。

即便调整一下,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老胡带着孩子出游,则一家人也都玩不尽兴。他们最终想出了双赢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在节后请家务公司代劳一周,让妻子有空探望岳母。

(4) 第三选择

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选择”。

遇到分歧时,不应先急着妥协或对抗,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个。

要有信心能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要诀就是: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化阻力为动力。

7. 不断更新

(2)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说到底,我们是这些习惯的操作者,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地运用前六个习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史蒂芬·柯维将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个层面,以方便我们具体施行:

关于身体的建议——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关于精神的建议——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关于智力的建议——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关于社会/情感的建议——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

(3) 平衡更新

关于这四个层面的更新,史蒂芬·柯维强调,我们应该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

结合之前的六个习惯,要实现稳定而卓越的进步,他告诉我们一个诀窍——

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去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身体、精神、智力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这是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关键。

结 语

人的习惯就像电脑的自动执行程序,总以条件反射的速度来解决一个个似曾相似的事件,所以我们说习惯重要,是指它总是先于思考就开始行动了。

如果要我们举例,好习惯是数不尽的,而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指点光亮的习惯却不多,就如金字塔型的人员结构。那些塔顶的人们,积极、高效、友善、自律,着实令人叹服。想要像他们一样,先从这七个他们共有的习惯学起来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荐 语




天地之大,愈衬得人如蝼蚁,踽踽独行数十年,仓皇期间。




有限的生命,如何装下诸多丰盛的理想?




从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这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简 介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入选美《时代周刊》“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启蒙家。




柯维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绝不亚于杰克·韦尔奇、卡内基、巴菲特、德鲁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七个习惯概述


1. 这七个习惯是什么?


2.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3. 两个相关概念


二、七个习惯分述


1. 积极主动


2. 以终为始

3. 要事第一


4. 双赢思维


5. 知彼解己


6. 统合综效


7. 不断更新






正 文




一、七个习惯概述




1. 这七个习惯是什么?







2.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3. 两个相关概念




(1) 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也可以称作“惯性思维”,就像我们常说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于一旦我们用惯了一个套路,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条件反射出该套路的操作模式,从而造成无法就事论事地、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有“思维定式”的存在,并在每次处理事件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随便轻易陷入思维定式。




(2)情感账户







在学习所有七个习惯之前,我们要先认识“思维定式”的存在;在学习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账户”。




它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本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会有枯竭,可以投资……都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







二、七个习惯分述




1. 积极主动




(1) 人类成熟的三个时期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当我们开始“七个习惯”的学习,就代表要从依赖期转向独立期。走进独立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主动负责。




(2) 积极主动的空间在哪儿?




“都是他逼我这么做的。”




“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我必须听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顿”




“离婚手续太复杂,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事实上,在刺激到回应之间,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可以做出自主选择。




母亲逼迫我们选择不喜欢的职业,这就是一种外界刺激。当刺激发生后,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亲,也可以选择让母亲高兴而顺从她的选择——但记住,这最终是经由你自己选择的,而不要再说自己是被逼无奈。




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开端,习惯主动负责,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会知道没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远有选择走哪一条路的主动权。







(3)影响圈与关注圈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图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答案。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使影响圈不断缩小……




所以,我们应该——







2. 以终为始




(1) 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




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2) 设计的准则是什么?




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应当以什么为灯塔(中心)?




这还是需要回到核心区域来回答。




还记得影响圈和关注圈吗?




就我们所看到的,有人以事业为中心、有人以金钱为中心、有人以配偶为中心、有人以孩子为中心……然而这一切大都处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是否可控并不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我们自己难免情绪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颓废沮丧,没有稳固的方向,也没有稳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维提出,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度过我们的人生。




原则由我们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则就像一条真理,可以被我们默诵,给我们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则具有囊括性,可以对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给予指导,可以允许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局限。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时间管理矩阵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我们发现日常需处理的事务可简要分为四类:




Ⅰ类,重要且紧急;


Ⅱ类,重要不紧急;


Ⅲ类,紧急不重要;


Ⅳ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那么,我们首要处理的要事,属于哪一个象限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个实验:




(2) 木桶人生







在这个人生的木桶里,我们要装入黄沙、大石块和小石子们。




如果你的顺序是先装黄沙或者小石子,最后你就会发现,大石块装不下了。




但如果先装大石块,你会发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倒入小石子,这以后,居然还有不少间隙可以容纳黄沙。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比喻。




当你翻开那些大石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身上还贴有标签:







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还记得上面的时间管理矩阵吗?还有我们遗留着的问题。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谁?




答案是:Ⅱ类




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们一拖再拖,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




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3) 角色管理




① 列出你的个人/社会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配偶的)伴侣、(公司的)水管工……




② 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的对应任务,如:







③ 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并尽一切可能保证它们与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




(4) 授权




简单来说,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




这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做不好授权,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却还是自己从头管到脚。




我们应该做的是责任型授权。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的指导而非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4. 双赢思维




(1)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2)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




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就事论事,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放弃这次的合作,是一种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积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5. 知彼解己




(1)先体检,再开药




“我妈妈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发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坚持自己!”




“我对象送了两百块人民币的七夕礼物……”




“赶紧分,不分留着过年吗!”




“我这个周末要加班……”




“辞了辞了!对自己这么苛刻干嘛?”




这些对话是不是也很眼熟呢?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




(2) 自传式回应




上述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常发病——自传式回应它的主要症状有这么四种: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立场,探究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




(3) 移情式聆听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




——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6. 统合综效




(1) 统合综效是一种心态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2) 三个层次




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3) 一个案例




为了理解沟通层次的意义,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老胡策划、准备了很久,想利用国庆假期带妻子和两个儿子去度假。妻子却想利用难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亲。




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如果全家出游,妻子总是挂心母亲,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则老胡心中始终为准备许久的度假泡汤而闷闷不乐。




即便调整一下,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老胡带着孩子出游,则一家人也都玩不尽兴。他们最终想出了双赢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在节后请家务公司代劳一周,让妻子有空探望岳母。




(4) 第三选择




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选择”。




遇到分歧时,不应先急着妥协或对抗,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个。




要有信心能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要诀就是: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化阻力为动力。




7. 不断更新




(2)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说到底,我们是这些习惯的操作者,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地运用前六个习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史蒂芬·柯维将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个层面,以方便我们具体施行:







关于身体的建议——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关于精神的建议——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关于智力的建议——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关于社会/情感的建议——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




(3) 平衡更新




关于这四个层面的更新,史蒂芬·柯维强调,我们应该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




结合之前的六个习惯,要实现稳定而卓越的进步,他告诉我们一个诀窍——




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去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身体、精神、智力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这是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关键。









结 语




人的习惯就像电脑的自动执行程序,总以条件反射的速度来解决一个个似曾相似的事件,所以我们说习惯重要,是指它总是先于思考就开始行动了。




如果要我们举例,好习惯是数不尽的,而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指点光亮的习惯却不多,就如金字塔型的人员结构。那些塔顶的人们,积极、高效、友善、自律,着实令人叹服。想要像他们一样,先从这七个他们共有的习惯学起来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