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下》30:史上成本最低的广告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回到滕地,住在上宫馆舍。有一双没有制成的鞋子放在窗子上,馆舍中的人去取时却找不见了。其中有人问孟子:“这样的东西追随您而来的人也会偷拿吗?”
孟子说:“你觉得他们是为偷拿鞋子追随而来的吗?”
问话的人说:“应该不是吧。但先生您讲授各种学问,谁想走就走,对想来的也不拒绝。只要是内心向学的,都一概接受他们。”(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吧?)
这应该是史上成本最低的广告。
孟子用一双没有编号的鞋子,或者说连一双没有编号的鞋子也没有到,便让自己自由、自主、有教无类的育人特点名闻天下,流芳后世。
一、心怀大者,不窃于小
滕地上宫的馆舍,相当于今天的招待所。孟子师徒一行在招待所里住定,恰逢招待所老板的一双尚未做成的鞋子放在窗台上。老板难免嘟哝两声——这帮人怎么连这种东西都偷?
孟子听闻后,也不辩解。而是问——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一帮人是为偷那双未做成的鞋子而来?
此言一出,基本上就水落石出了。
孟子的弟子,之所以追随老师来到滕地,哪里会是为了那样一双破鞋子?从实际情形出发,孟子到滕地,要么是同滕文公、滕定公谈论邦国大事——滕国的荣辱兴衰,要么是受齐王差遣,出吊滕公之丧,怎么可能为一双没做成的鞋子自降身份。从物质条件而言,孟子周游列国那可是富游,常常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连他的弟子彭更都觉得过于豪华。
心怀大者,不窃于小,这样的道理招待所老板怎么会不懂呢?
二、授以心者,不拘于形
话一出口,覆水难收。冷静下来后,招待所老板当然清楚孟子一行不是偷鞋子的小人。鸭子死了,嘴还是硬的,抱怨抱怨孟子那帮良莠不齐的弟子,也能挽回点面子。
馆舍主人的抱怨,无非是“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这一点,颇可以为今日大学里的那些教授们所参习。对自己的课程有底气时,学生的表现便不在话下。对自己的课程没有底气时,才会纠缠于学生们是不是逃课,是不是“身材曹营心在汉”。
孟子对自己所教授的学问有信心,所以想走就走,想来的也不拒绝。孔子当年讲,只要是行过束脩之礼表达过向学之心的,没有不认真教诲的。孟子搞得更简单,“束脩”也可以免了。来了就学,想走就走。来来去去,自由享受。唯一的规则是“苟以是心至”——只要追求学问大道的心在就成。
孟子所教,恰是心的学问。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有这份心,进了这份心,便是好样的!
孟子所教,无非心性。授以心者,不拘于形,心怀大者,能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