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的感觉很美妙。最近一次体会到这种美妙,是来自解决问题思维的一个转变。
李笑来将解决问题比做开一把锁,要想打开这把锁,注意力就不应该集中在锁上,而应该去其他地方找钥匙。
道理很简单,好的类比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能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想到的。但是到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无法跳出问题本身。
知道了这个道理,再来审视自己从前的行为时,看见的是:一个傻子,盯着锁, 在干着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吧。
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习惯性的盯着问题本身呢?我们是带着原始社会进化来的脑子生活在一个高度协作、信息化的社会。原始社会,目标单一,协作简单。大脑已经习惯了盯着问题本身来处理。我们跳出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清楚,自己不是在和问题作斗争,而是在和几千年的进化过程进行抗衡。
走出问题本身,看到外面的世界,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太大,竟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去找到那条能通往开锁钥匙的路。
跳出问题,审视问题各个结构的相似点
审视问题,将问题的各个结构拆开,列举出每个部分的相似点。分析这些相似点,看看从那个点可以切入。
比如:英语听力不好,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很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背单词,单词认识才能听懂,貌似很有道理。背完单词才发现,单词不仅难记,而且一句话听过了,不大懂。是不是语法不好,开始学语法。学完之后,还是没听懂,因为单词已经忘了。转了一大圈,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进步微小,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人生。
这是典型的盯着问题本身,来试图解决问题。
问题:英语听力不好。问题里面包含两个方面:英语和听力。英语对应的相似点是什么?汉语,日语,法语等其他的语种。学习从汉语,日语入手,能解决英语听力吗?想来想去好像不能。
另一方面,从听力入手。听力对应的相似点是什么?说,读,写,看,嗅等(当然,嗅是瞎说,英语怎么能嗅,但是这里是在找听的相近词)。分析发现”说”最有效,一句话能说出来,就能听懂。所以提高听力,不妨从朗读英语文章、平时多说英语开始。
跳出问题,审视、思考问题的反面。
很多时候,正面问题那条路上,因为大家都朝这条路走,往往发生拥挤。在路的另一头却很通畅,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
这方面,最经典的运用例子就是,巴菲特的小伙伴芒格。芒格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想要帮助印度,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要怎样才能帮助印度?”与之相反,应该问:“我要怎样才能损害印度?”应该找到能对印度造成最大损害的事情,然后避免去做它。也许从逻辑上来看两种方法是一样的,但那些精通代数的人知道,如果问题很难解决,利用反向证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生活的情况跟代数一样,逆向思考能够帮助你们解决正面思考无法处理的问题
再来看,芒格是怎么投资公司的。将那些投资失败或者经营失败的公司挑选出来,逐个进行分析,将它们失败的原因罗列出来。未来进行投资的时候,将投资的公司分析,与自己对罗列的问题进行对照,来做决定。
一句话:
欲求幸福,先体验痛苦。欲求盈利,先避免亏损。
跳出问题,批量去解决问题
网上曾很流行一句话: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
有人说有点鸡汤。但我分明看到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再来看王家卫《东邪西毒》的台词:
从小我就懂得保护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是先拒绝别人。
这些都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其实,上面的两句话,都运用了,同样的一个原理,批量的解决问题
问题是怎么追一匹马?如果一直盯着,追一匹马,往往是追不到的。不如换个思维,如何追一群马?对啊!如何追一群马?正面看,一个人追一群马,难度太大,甚至不可能。再加上逆向思维,就是如何让一群马来到自己身边,这个时候,答案就很明显了:去种花,去栽草。
批量解决问题,就是站在更加高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如何找个女朋友,你要想如何找一群女朋友。如何开一个公司,你要思考如何开一批公司?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就要思考如何出一本书?
跳出问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样就获得了开阔的视野,再运用这三个思维去深入的分析,就基本可以找到解决大多数问题的钥匙了。
靠暴力敛财的时代早已过去,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时代即将抹平,未来出场的是靠智力的不对称。智力的不对称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思维模式巨大差异。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