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于秦始皇的了解,大部分是从教科书或者是电影电视剧中来的,除却千古一帝这个称谓,也就只有焚书坑儒这件事众人皆知。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秦始皇嬴政的“焚书”与“坑儒”。说这两件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嬴政秦始皇名号的由来。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一统天下的君王,在朝议上,命令丞相、御史说道:“寡人以眇眇之身,一统天下,如果名号不变,就不能算成功,也不能传以後世,你们商讨一下如今的帝号。”
丞相王绾(wǎn,碗)、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等说道:“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上古以来从未有过,五帝所不及。我们跟各位博士们商讨道:‘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嬴政说道:“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其他的按你们说的办。”于是下令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非常没有意义。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那么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的秦始皇为什么会做出残暴的“焚书坑儒”事件的?
我们分析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要身处在那个时代,基于时代给与的限制性和可能性,才能得出那个初代那个政策出现的原因。
我们先分析“焚书”。
我们先想象一下,你就是秦始皇,才一统天下没多久,前段时间才在朝议上解决掉“中央集权”和“分封诸侯”的问题,确定好“郡县制”,又面临“师古还是师今”的问题,展望四周,有着众多纷纷咋咋的声音。
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家等十二大家,史称百家争鸣。虽然国家大一统,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但是思想纷杂,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极其混乱,无法形成共同价值观。
每个思想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墨并称显学,但墨家更侧重对农业方法的创新,种地务农。和道家更注重研究身心,人性观的形成探索,名家更注重形而上哲学思考。这时候,作为天下最高掌权者,你该如何抉择?
作为前期分封问题上独自一人站了出来的李斯,这次也站了出来,他斥责道:“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建议禁私学。办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下今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罚筑长城四年。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占卜、农作书不禁。民间求学以吏为师。”秦始皇同意李斯的提议,于是下焚书令。而且焚书并不是指将先代典籍全部焚烧,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而是下令将民间私书全部限期送到朝廷来保管,烧的只是天下人持有的书,朝廷还是保留着一份。
我们可以看到:
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刘大櫆:“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焚书辩》)
秦始皇焚书,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说完“焚书”,我们现在分析下“坑儒”。
“坑儒”事件史学上一直议论纷纷,随着史学家们对秦朝的发掘、研究,“坑儒”很大概率并不是坑杀文人,而是“方士”。
到了秦朝后期,秦始皇迷恋上了“长生之术”,妄想当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忽悠秦始皇长生不老的神仙之道。其中,徐福是大家最熟悉的人,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找到。他怕如实禀告得杀身之祸,就欺骗秦始皇说:称海中有三神山。但我们时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秦始皇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
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 ,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 等等。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 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究竟杀的是儒生还是方士?我们可以看到:
朱彝尊:秦本坑乱道之儒而非圣人之徒。
吕思勉:坑儒一举,乃因有人诽谤始皇而起,意非欲尽灭儒生,并不能与焚书之事并论。
鲁迅: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柏杨《中国人史纲》: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焚书坑儒”说法有误 只有少数人知道。
虽受于时代发展,但是我们从现在来看,秦始皇是一个“进步”的人,他的限制思想策略,就是为了限制崇古,让那些人走向进步,可以策略过狠,得罪文人太惨,毛泽东曾经评论秦始皇:“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说到底,秦始皇死得太早,秦朝亡得太快。
“焚书”、“坑儒”实际上是两件不同的事,两者并没有连续性,因为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所以在历史上留下“暴君”的骂名,暴君之名其实是太冤枉秦始皇了。在长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杀人成千上万的事情多不胜数。使得暴君之名盖过千古一帝,还是秦始皇在统一思想中得罪了文人儒生,作为当时最大的两个流派“儒家”“法家”,儒家从战国以来一直是个非常猖狂的集团,它反映了要想治国必须以儒术为中心,借此登上权利的舞台,秦始皇焚书统一思想的策略,将他们的想以“儒术”登顶之心狠狠的压下去。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深知国家思想一统的重要性,于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更让儒家有重要的权力。他们得志后,自然要向新主人表功,就把所有的罪责都指向秦始皇,使得秦始皇暴君之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