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要聊的书是《重新发现<诗经>》,作者是刘蟾。
和其他那些讲《诗经》的书不同,这本书主要是帮助我们去还原《诗经》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聊这段历史的同时穿插讲解了《诗经》中的一些诗,所以我们这周的节目也采取这种方式。
我们从西周末年的周厉王时代开始说起。
我们今天提起周厉王,都说他是个暴君,这当然没错,但今天我想告诉你的是,周厉王虽然统治的手段的确很残暴,但他这么做倒不完全是因为他是个坏人,而是因为他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西北的玁狁入侵。我们知道西周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东边崤山一线,易守难攻。所以要从东边攻击天子,那很难。但是玁狁不同,他从西北方向直插过来,首都丰镐附近,基本是无险可守。
第二个问题来自南方的楚国。楚人虽然在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出过一份力,但是当时周天子并不看重他们,只是封了一个子爵,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爵位有公侯伯子男,子爵已经是第四等的爵位了,确实不太高,后来楚人一看周天子不带他玩,就到南方去跟那里的人一起混,结果竟然还发展的不错,实力强大之后他们觉得有资本了,他们就提出让周天子提升自己的爵位,结果周天子根本不搭理他们,于是他们就自己给自己封王。而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王只有一个,就是周天子啊,楚国人给自己封王,那就是不承认周天子了,虽说军事上楚国暂时不会威胁到周天子,但是你这么明目张胆地称王,就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啊,那周天子肯定不能忍,所以周厉王就需要去打压楚国的嚣张气焰。
第三个问题来自东部的诸侯国。你不要以为只有楚国不听话,事实上东部的诸侯国后来也不听话了,他们也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甚至都不来朝见了。齐国是东方最强大的诸侯国,周厉王的父亲周夷王就想杀鸡儆猴,于是他就把齐国国君齐哀公给烹了,然后他给齐国立了一个新国君,但是周夷王没想到,齐哀公的弟弟竟然纠集了一批人把他立的新国君给杀了,然后齐哀公的弟弟自己成为了齐国的新任国君,周夷王无可奈何,只得承认了他。
既然东方的诸侯国都已经无法控制,那么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也就是所谓的“王畿”,总还是在周天子的掌握之中吧?
不好意思,这就是周厉王面对的第四个问题,“王畿”虽然理论上是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但由于这里的大部分土地都分配给了那些世袭的贵族,所以到了周厉王的时代,其实他已经很难从这些贵族那里获得他想要的很多资源了,可是周厉王前面面对的那三大问题如果要解决,他就需要钱,可是他现在又从这些贵族那里征不到多少钱,所以他只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进行改革,来解决财政困难,这势必就会得罪这些传统的利益集团,而他横征暴敛得来的钱也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前面的那三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已经是众叛亲离,于是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仓皇出逃。至于这里的国人究竟是指贵族还是普通民众已经不得而知了,总之,周厉王这个时候已经在首都待不下去了,只能逃走。
周厉王逃走之后,年幼的太子姬靖(一作“静”)吓得躲在了召公家里。国人找不到周厉王,就要杀掉太子泄愤。于是大家操着武器,把召公的府邸团团围住,要召公交人。
召公说:“当年我劝谏厉王,他不听,才造成今天的祸患。可是如果我把太子交出去,厉王大概会以为我这是在报私仇。侍奉君主,即便身处险境不能心有仇恨,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召公就用自己的孩子代替姬靖,把他交出去以平民愤,姬靖这才得以活命。
这个太子就是将来的周宣王,虽然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周厉王出逃之后,是周公、召公共同执政,但是像《竹书纪年》《吕氏春秋》以及近些年发现的清华简中的编年体史书《系年》里面都记载的是共伯和执政,这段贵族执政的时间就被称为“共和”。
后来周厉王去世,太子才正式即位,成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之后,他的做法就和周厉王不一样了,他开始团结贵族,并且和东方的诸侯国搞好关系,而对于楚国和玁狁,自然是要通过战争去解决。
《诗经》里面有一首诗叫《小雅·庭燎》,其实就反映了周宣王的励精图治,诗云:
夜如何其(jī)?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qiāng)。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zhé)。君子至止,鸾声哕哕(huì)。
夜如何其?夜乡(xiàng)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qí)。
你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有好多句子是重复的,还有些句子就改了一两个字,这是为什么呢?他当然不是在水字数,实际上这种现象在《诗经》里面经常出现,这些诗经常是以一段一段为单位,后面的段落常常只是将前面的段落改了一两个字,其他照抄。读懂了第一段的意思,面对下一段,我们往往只需要辨识、理解那少数改动的几个字就好了。
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是源自声音上的趣味。对,《诗经》里面的诗在那个时代其实都是要唱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读的《诗经》其实是歌词。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刚才说的那种现象了。
我们今天唱的流行歌曲也都习惯分主歌和副歌。主歌的每一段有不同的歌词,副歌却都一样,不断重复,而在KTV或者酒吧唱歌时,一定是唱到副歌时,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加进来,唱得最有兴致的,也几乎都是副歌段落。
《诗经》也有这种类似副歌的反复。不过有趣的是,《诗经》中出现的每次反复,都是在字句上有些细微却有意义的改动。这是《诗经》形式上的重要特色。
今天很多流行歌的歌词,每一段的意思都差不多,前一段换到后一段,后一段换到前一段,其实不会有什么影响。可《诗经》里的诗尽管只是一点点、几个字的变化,但那变化的字义形成了前后相衔的一套逻辑,先讲这个,再讲那个,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而虽然每一段看起来有很多重复的字句,但不能随便调动次序,一动,诗的井然、漂亮的结构就被破坏了。
我们刚才说的这首《庭燎》其实意思特别简单,它就是通过描写宫殿明亮的火把,暗示周宣王天还不亮就到宫殿里处理政事了,夸赞了周宣王和大臣们的勤劳务政。
这里面有一句是“夜未央”,它的意思就是夜还漫长、天还不亮。“未央”单独使用有“长久”的含义。所以西汉的时候,不是有座“未央宫”吗?之所以叫“未央宫”,一方面是因为“未央”单独使用是长久的意思,所以就可以代表汉家政权会长长久久,另一方面就是取《庭燎》一诗的典故,警诫汉家天子要勤政,不要疏懒。
周宣王虽然勤政,开创了宣王中兴的局面,可是在他统治末期,为了解决玁狁的问题,他和玁狁打了一仗,但是很不幸,这场战争周宣王惨败,这场惨败让周宣王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新的兵源从哪儿来?为了征到更多的兵,周宣王做了一件在今天看来特别正常但是在那个时代特别大逆不道的事,那就是户口统计。
可这样一来,周宣王就把贵族给得罪光了,因为那个时代的贵族根本就不想让周天子知道自己掌握多少人口,现在周宣王要搞户口统计,他跟贵族这些年好不容易处理好的关系就迅速破裂了。
周宣王为了对付南方的楚国,让申国国君在南部建了一个新城,关于这件事,《诗经》里面的《大雅·崧高》有过记载。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这首诗里,把申国国君比作嵩山,而嵩山高峻,都挨着天了。嵩山山神的降世,就是这位申国国君。诗里还反复渲染,周宣王对申国国君有多么重视,多么优待,还称他为“元舅”,天子称呼不同姓的、也就是不姓姬的诸侯,叫舅舅,元舅就是异姓诸侯的头一号。所以古人评价《崧高》,有个说法是“王之宠臣,可谓至矣。”到这儿也就到头了。
不仅如此,这个申国还长期在西部和犬戎或者说玁狁对峙,是既打仗,也通婚的这种关系,所以他是周王朝西部防线的关键。
现在你知道申国国君对于周王朝有多重要了吧?等于说周朝的西部、南部两条最重要的防线都靠人家申国,所以周宣王就对申国国君特别好,给各种优待就不说了,他还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可是周幽王即位之后,却宠爱褒姒,并且想废掉这个王后。
很多人提起西周末年的历史,都把西周的灭亡归结到褒姒身上,甚至还编出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实这都不是真实的历史,周幽王不是因为宠爱褒姒才想废掉王后,而是因为想废掉王后才宠爱的褒姒,因为这个王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她的家族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周幽王最后倒确实是成功了,不仅废掉了王后,连太子宜臼也废了,褒姒成了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成了太子,褒姒又勾结周幽王的宠臣虢石父驱逐了宜臼,就这样宜臼和自己的母亲申后就逃到了申国。逃到申国的宜臼很快就被申、曾、许等诸侯立为“天王”,这是摆明了要和周幽王叫板,所以周幽王一怒之下就进攻申国,结果申国国君也怒了,他联合缯、西夷还有玁狁来对抗周幽王,最后周幽王大败,他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中,西周就此灭亡。
许多年后,有位周朝大夫路过镐京,在这里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怀古之作《黍离》,诗云: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镐京,曾经是西周的首都啊,这里曾经多么繁华,可是现在呢?这里荒草遍地,一片凄凉。原来整洁干净的路面上,长满了庄稼;原来挺拔、高耸的建筑,已变为废墟。看到此情此景,他不禁潸然泪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能够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就会问我是图啥呢?高高在上的苍天啊,到底是什么人,导致了这一切啊?
他的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可以回答了。
就是周幽王、褒姒、申国国君、太子宜臼等等这些权贵导致的这一切,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盘算自己那点政治利益,没有谁把天下苍生的身家性命放在心上,所以也就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现在,经历过战火的镐京已经千疮百孔,自然无法继续成为首都,事实上太子宜臼也压根不敢回镐京,因为毕竟是他和申国国君引来了玁狁并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现在镐京的人肯定恨死他了,而且这个时候太子宜臼已经成为了周平王,对于他而言,把首都放在东边显然比放在关中地区要安全,因此他现在需要一个新的首都,那么这个首都是哪里?他又是如何完成迁都的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重新发现<诗经>》,刘蟾著;
2.《失败者的春秋》,刘勃著;
3.《史记》,司马迁著;
4.《左传》,左丘明著;
5.《诗经》;
6.《吕氏春秋》;
7.《经典里的中国》,杨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