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周灭亡的这段历史,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因为诸侯不来救援被犬戎所灭。但是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等史料,与出土的《清华简》等文物的相互对照。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结论。
灭亡西周,杀死周幽王的是申侯与缯国以及犬戎的联军。而申侯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那么申国为什么要杀死周幽王呢?它又是怎么灭亡西周的,我们就聊聊这个申国。
【申国增封】
关于申国的位置到现在依然是有争论的,说法有很多。笔者依据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为基础,说说一个总体的看法。
申国本来在陕西,宗周的西北方向,为西周初年的封国,姜姓。西周末年,周厉王就曾娶申国女,两家联姻。周宣王上台后开始重用申侯。
周宣王在位时,四方叛乱蜂起。他亲自领兵北伐,命召公伐淮,命秦仲伐西戎。可以说是四面出击。为了保证对地方的统治,他把外戚申侯分封到河南坐镇,镇压当地诸侯,防范楚国及南蛮向北入侵。
于是申国在河南南阳的谢地建国,也被叫做南申国,原本在陕西的申国则被称为西申国。
【西申国还是南申国?】
宣王到幽王的时候,西周应该有这两个申国。一个西申国,一个南申国。那么最后杀死周幽王,灭亡西周的是哪一个呢?
通常我们认为是西申国,因为申国攻打宗周的盟友就有犬戎,而我们通常认为犬戎在宗周的西北方向,这与西申国的位置相符。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犬戎可不一定在西北,这其实是我们后世的偏见。郑桓公说过:“四方之国,非五母弟甥舅,则蛮夷。”西周时华戎杂处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春秋中晚期,河北地区依然有赤狄,白狄的蛮夷。所以犬戎不一定非要在宗周的西北方向,钱穆先生针对此事就写道:“戎不在周之外而在内。”
又因为申国是联合缯国与犬戎共同伐周,缯国的位置在河南,南申国的位置也在河南。从缯国的位置看,那么推论犬戎应在申缯与宗周之间。
如果犬戎在西北,申国也在西北,那河南的缯国为什么能够独自从河南响应申国呢?缯国有独自开辟一条战线的实力吗?显然这不现实。
另外,周幽王死于骊山脚下,而骊山的位置在宗周镐京东南方向,并非西北,似也证明了申缯与犬戎联军其实是从东南方向进犯的。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当时秦人就在镐京西北任西垂大夫,执掌军权。如果犬戎从西北进犯,必定先经过秦人的驻地。那么为什么西周都灭亡了而秦人却独善其身,甚至到后来还有实力从平王手中接管关中地区呢?这也不符合逻辑。而且秦人后来统一关中也是从西北向东南的骊山进攻,也证实犬戎在宗周东南而非西北。
【废立太子】
我们假设灭亡西周的即为南申国,再来看看西周灭亡的过程,很多事情都更容易解释了。
在周申交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废立太子。周幽王把申侯女儿给自己生的太子废掉了,后来申侯女儿带着废太子出逃到了申国,这直接引发了周申的军事对抗。
那么周幽王为什么要废掉太子呢?如果说他只是昏庸妄为,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只要我们看看南申国在当时的地位和所处的位置,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废掉姬宜臼,进一步也能理解周申为什么一定要刀兵相见。
【南申国的实力】
其实南申国建立伊始就是为了震慑成周洛邑南部诸侯及蛮夷,是拥有征伐权的南部诸侯之长。这个地位就决定了申国在当时是洛阳南面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很可能没有之一。
再从缯国能够跟随申国攻打西周来看,如缯国等一些河南诸侯,在当时听从申侯的指令而非周王。这意味着申侯在周幽王即位后,开始脱离王室的控制,在南方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
面对这样的申国,周幽王必然想要削弱申国的力量,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对立态势,这才是废掉申候外孙太子之位的关键。
【撕破脸的周申两国】
周幽王废掉了申候的外孙姬宜臼,册立了没有任何背景的褒姒之子伯服。这样他就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对抗申国了。但是周幽王的失误是没有及时处置废太子姬宜臼。
后来姬宜臼出逃到申国,这等于是周王室和申国撕破脸皮。而更严重的是,南申国地处成周的南大门,二者接壤。前面也说过申国是当地最强大的诸侯,那么他会不会对成周的洛阳造成威胁呢?
按当时的政治格局来看,洛阳所在的成周地区很可能已经被划入到了申国的势力范围,至少形成了严重威胁。加上申国手里握着一个废太子,这种威胁无疑被放大了,而这才是周幽王必须且必要对申国动武的原因。
【进军路线】
可能有人会质疑南申国与关中地区距离遥远,他们是怎么打到骊山的?关于申缯两国与犬戎的进军路线,其实当时有一条现成,且通达的“高速公路”。
在今湖北省大冶市有一处古代炼铜遗址,叫做铜录山。这里在西周时的遗址就不下十多个,后来春秋,战国的遗址也非常多。通过对铜录山留下的炼铜残渣进行分析比对,这里的青铜出产量是极其庞大的。
青铜在西周时期的价值不用多说,他既是青铜礼器的原材料,也是兵器的原材料。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件事都离不开青铜。
所以铜录山作为当时重要的青铜矿,源源不断的向周王室输送青铜。长久以来就形成了一条重要的运输线,这条运输线就被叫做金锡之路。而申缯两国恰在这条金锡之路的必经之处。
由于金锡之路是一条成熟的交通路线,申缯与犬戎的进军中不可能不把这条路线利用上。而有了这条道路,与周王室的交战就很容易实现了。
与此同时,申国截断了这条路线,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青铜资源,从而生产出比周王室更多也更锋利的青铜武器,形成一定的军事优势。
【平王东迁】
在骊山杀死周幽王以后,申侯攻占镐京,拥立自己的外孙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随后平王东迁洛阳,开启了东周时代。
传统的观点认为平王东迁是为了躲避肆虐的犬戎,但是犬戎是申侯的盟友,为什么因为躲避盟友而迁都呢?这说不通。
平王东迁的真相,事实上是因为申国无法掌控关中地区。当时宗周的贵族并没有等待申侯来统治。而是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出逃到北方去了。
宗周天灾人祸以后,一片破败。而同时北方又有周携王的威胁,留在宗周的贵族及百姓也很有可能与周携王存在勾连,再加上盟友犬戎不受控制。不论怎么说,宗周已经不是一个便于管理的地方。
反观洛阳,那里就在申国的北面。附近又没有比申国更强大的诸侯,属于申侯的势力范围。如果姬宜臼到了洛阳,扯着周王室的大旗,那就更利于申国的发展。所以从申国的角度讲,没有理由不进行东迁。
至于年幼的周平王怎么想,谁在乎呢?
【申国衰亡】
东迁洛邑后,申国控制住了周平王,但是周携王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压迫力甚至越来越强。而申国背负着弑王的罪名,也得不到当时主要诸侯国的承认。
比如当时最有话语权的诸侯国鲁国,直接就无视了周平王。甚至周携王死后多年,只有周平王一个周王的时候也未曾朝贡。从平王东迁一直到到齐桓公“尊王”以前,东周一直处在“王命不行”的状态。一些诸侯根本不承认周平王。
至于平王派系的内部还有郑国,晋国的相继崛起,抢占申国的地位。在内部瓦解申国的影响力,后来郑国彻底取代了申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趁着申国自顾不暇,横扫申国南方的江汉诸姬,强势崛起。金锡之路也被楚国截断了。
就这样,曾强盛一时的申国在内外交迫下彻底衰落,最后被壮大的楚国灭亡。楚国也踩着申国的尸体走上了争霸中原的道路,因为跨过申国,前面就是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