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关注了一档韩国女团竞赛节目,在节目中,有一个新出道的女团,用类似于歌剧的形式演绎了她们的歌曲。
女团成员们穿着红裙,头发凌乱,眼神空洞,就像一个个被遗弃的洋娃娃。在一个雨夜,她们集体出动,就像是被怨灵附身,嘴里不停地喊着“痛”,舞姿癫狂,笑容邪魅,向观众表达了被爱人抛弃的愤怒和复仇之心。以前听歌,只能在脑中想象着画面,但她们的舞台,直接诠释了歌曲的内容,成员们个个演技在线,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大概就是艺术的力量,让人依靠想象力,在另一个世界里遨游,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沉重,让自己的灵魂喘口气。歌曲是这样,文字也是如此。
慢慢地长大,看了越来越多的实用型书籍,竟忘掉了文字本身之美。文字,也是有力量的。想起前几日,看到鲁迅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叫“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当即怔住,我不知大家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我读到这句话,感受到一种无奈、麻木、无聊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情感。短短几个字,便能引人遐想,给人不同的感受,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还有词,也能表达文字之美。《扬州慢》里的有一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初念这句词,心里便感受到了,冷清,凄凉,无奈,再联想到,夜里,有一位瘦弱的女子倚在楼上,看着江水里的月亮倒影,深深叹息,读的人心里就越发悲凉,好像灵魂一下穿越到几百年前的,那个清冷的夜晚。
像这样的文字,最好不要有固定具体的诠释,它的美,是需要读者用想象力来体会的。每一个字,就像一个符号,不同的符号组合起来,结合成特定的意向,勾起读者心里头的记忆,就是文学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