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甘肃不到一周,感觉就像来这里一年多,做教师的日子,比当年做学生还要度日如年,单拿出恶劣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让我拍胸脯感叹自己,很幸运没有投胎到这里,老娘在这里忍两年就走。然而环境越是恶劣,所要面对的现实就越残酷,人性的考验也越发艰难。
这眼看就要入冬,这里又属于内陆,比京津一带还要低十多度,教室里除了一个炭炉,也没有其他取暖设备。
最近出现一个怪现象,尤其是在午休还有下班以后,我经常听到其他教师的闲言细语,都是批评杨彩丽的,据说开学没几天,杨彩丽班上的陆续很多家长就找到学校抗议,说杨彩丽偏心,特殊关照学习好的孩子,冷落自己的孩子,还有就是课业量太多,整的孩子没时间帮家里干活。
有一次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在吃完早饭后回到教职工宿舍,找正在备课的杨彩丽。
“彩丽!”我跑到她身边说:“彩丽,那些家长,还有老师,他们……”
“我早就预料到了。”杨彩丽继续埋头备课,边在书上做标记,边说:“他们怎么说我不管,我还会坚持我所做的。”
“再怎么地也不能违反规矩啊,你不能只照顾学习好的孩子,咱应该照顾所有人。”
“我的确照顾了所有人,只不过照顾这东西也分等级,那些真正爱读书想改变命运的孩子,当然会受到最最优厚的照顾。孩子的家长只不过看到别人的孩子得到的多了,心里不平衡罢了。”杨彩丽说到这个话题,话风开始变得严肃。
“那那些家长说你给孩子留的作业太多,没时间给家里干活,甚至还要学到很晚。”
“我没给孩子们留过作业。”
“什么?”
“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留的作业。”杨彩丽只说了这些,狠狠地合上了书,就起身去了教室,没再理睬我。
因为当天下午我没有课,我就总是在午后的阳光中发呆,揣摩杨彩丽的话,感觉她神神秘秘的,一点也不像我们其他人,与其说是狠,不如说她更加认真严谨。我和其他北师大首都师大,甚至是北大的支教学生,在课堂上留的作业孩子们都不愿意写,甚至不愿意听我们的课,唯独她的班级,出现了孩子们自己给自己留作业,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顺着走廊来到她带的班级,在教室外面,我从窗户看进去,杨彩丽在讲台上认真讲课,令人惊奇的是,学生都听的认认真真,没有接话茬,也没有起哄。而作为的安排也非常奇怪,她并没有按大小个排位,有的甚至个子高的坐在前排,后排的学生探头探脑想要看到黑板。
关于教育,我不禁回想起曾经芒果tv录制一档节目,跟踪拍摄我上中学以后的情况,采访了我的妈妈,还有我的老师,在镜头前,两个人谈教育我方面讲的头头是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开始对我以前接受的教育产生重大的怀疑,教书育人这东西,威力之巨大,孩子成人以后会明显地展露老师和家长的成果。
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家长在同一楼层敲校长室的门,估计也是来抗议的。
“我的儿子在班级里的个子最矮,还近视,却给他安排在后排,校长你能不能给个说法,啊?”站在门外的我,只听那个母亲说完把手往校长办公桌上狠狠一拍。
放学以后,各种不好听的声音也传进了我的耳朵“不就是个中传的吗,又不是师范大学的,她当然不懂怎么教书了。”、“据说学生家长都把校长室的门都敲破了,怎么做老师的。”
正当各个教室的灯一个个灭掉,我准备回到教职工宿舍的时候,只有一个教室灯还亮着,就是杨彩丽所带的那个班级,我走站在教室门口,发现杨彩丽在给三个孩子补习,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原来老师和家长的反应是真的,她的确在特殊照顾学习好的孩子。
到了晚上七点钟,宿舍里其他两个老师去下馆子了,杨彩丽才给三个学生补习完功课,她推开寝室门的那一刻,我对她说:“额……那个……我看见你给学生补习了。”
“嗯嗯,然后呢?”她很严肃。
“其他老师还有家长怎么说,我也不好判断,不过我好奇,你是用什么神奇手段让学生这么认真听课的,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我放下抱枕,凑近她。她笑了笑,打消了刚才的严肃。
“其实吧……一句话的事,咱做教师的,教会孩子们知识是咱的义务,让孩子们渴求知识也是咱的义务。”
“渴求知识?想想也是,从小到大,我很少有喜欢学习的时候,感觉学习这事最枯燥了。”我说道。
“可以跟你说,学习这东西,老师不能陪学生一辈子,等学生从一所又一所学校毕业,剩下的就要看学生自己了。课本上的东西,你可以选择让老师教,你也可以选择自学,但归根结底,还要看学生有没有想读书的欲望,否则你给他们添枝加叶都是无济于事。”杨彩丽说。
“那你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还能主动找你补习。”
“班上很多学生都是困难家庭出身,如果是你,你想不想像北京那些孩子一样顺利考上大学,然后找一份工作。”杨彩丽问道。
“我当然想啊,这还用说吗?”
“如果是你,你想不想15岁就考上大学,然后早日工作养家。”
“彩丽姐,你不会是用这个来诱惑学生吧。”我惊讶地问。
“是的,普通学生就像你说的,按照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教完,成绩好一些的,并且有考大学意愿的,就会享受免费的补习。成绩再好一点的,就可以享受15岁考大学的待遇。”
“怪不得家长都来抗议,利益面前,心里怎么想的都会露出马脚,归根到底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以后能够走出这个村子。”
“以前这里只是没有遇上那种能让孩子们考出这个村子的老师,现在来了这么一帮大学生,还都是名校的,当然都原形毕露。咱以前总觉得知识学多了没用,那是因为咱的生活环境太优越。这里的孩子,好在他们认识知识的有用程度,比咱更强烈,身为一个老师,这么容易挖掘的潜力都没挖掘出来,再好的学校毕业也没法做好老师。”
“所以你的学生都争相取得最优厚的待遇。”
“利益面前,是非对错谁也搞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