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时班上有个同学中长跑很厉害,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天赋,运动会的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冠军非他莫属,全县的中学生冬季万米长跑也是他年年冠军。这伙计脑壳小,胳膊腿细长,跑起来毫不费劲,到最后几百米还能猛冲一把,经常把第二名甩得看不见他的尾灯。让人很是羡慕。
由于中考的压力,初中便没有花精力去尝试和练习。不曾想,这家伙居然跟我上了同一所重点高中,而且很快又成了体育明星。于是,我也开始暗中锻炼,想看看能不能跑过他。用父亲的几双旧长筒袜装了沙子,绑在腿上跑,跳。买了关于长跑训练的书来研究。练了大半年,报名参加田径运动会,居然也拿了三名、四名的名次,为班级拿了分。但直到高中毕业,最好的名次是第二名,没有一次战胜过那家伙。让人不得不承认天赋这东西是存在的。难怪什么体育项目教练都要去选材。
上了大学,跑步依然成为我的爱好和结交朋友的一项技能。身体素质也因此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唯一的麻烦是饭量大,老觉得没吃饱。
无论是学生时代,参加工作后的青年时代,结婚生子后的中年时期,一直都坚持这这项运动。无聊了跑,高兴了跑,受委屈了跑,喝多酒了跑,工作太累了也跑跑。
转眼人过五十,稍有懈怠,肚腩就挺起来了,一不小心,还检查出了二型糖尿病。这还了得?遵医嘱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控糖药之后感觉实在麻烦,又经常忘记吃药。于是想试试跑步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按照每周两次5公里跑的计划坚持下来,结合一定程度的饮食控制,血糖在停药后竟然控制在了合理范围。
跑步要坚持下来比放弃难得多。天热跑得嗓子冒烟,汗如雨下,天冷不想出门,穿衣脱衣麻烦,不热不冷人慵懒,坐着躺着无比舒服。
跑到2-3公里的时候,心慌气短,双腿酸痛,一个声音在耳边萦绕:停下来吧,你就舒服了。这时如果你真的停下来,下次再跑,不到2公里时这种痛苦和这个声音就又来了,每次距离递减,于是你就不想再去跑了。
如果想要坚持下去,你咬咬牙,哪怕跑得很慢,但一定要坚持做跑的动作,而不是停下或者走,边跑边哼哼:嘿嘿嘿嘿,累死算了,嘿嘿嘿嘿,老子有罪,嘿嘿嘿嘿,跑死拉倒;……总之,自己给自己打着号子,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被人打残了的狗,喘着最后一口气逃离死亡威胁。跑得累死总比坐着等死要多点希望。
跑着跑着,你忽然觉得气吐匀了,腿也不那么酸痛了,再跑着跑着,嘴里似乎有点甜味,小心脏也不那么乱扑通了,而是一下、一下有力的让你能听到的节奏,配合着脚步,顿时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一辆小火车上一样哐起、哐起地迎风前进了。
克服了最初的困难,慢慢地,跑步就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了。跑中可以倾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可以内观自己气血的流动,可以引导自己的注意力去感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器官。所以说,跑步具有的调理作用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跑步中可以头脑一片空白,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困境,情感上的纠结,等等,可以在这一刻全部从头脑里清扫出去,此刻只听见耳边的风声和自己的心跳。
跑中也可以随便瞎想,这是你的自由。前面那个女人屁股圆滚滚的,故意加快步伐超车,看看她的胸,嘿,跑起来一跳一跳的,好看。当然,要注意不可以太露骨地盯着别人看,否则有被当流氓抓起来的风险或者至少有被骂“色鬼”之虞。
现在的运动软件很多,有一款名为“咕咚”的软件,可以记录跑步的速度、距离、步幅、步频等数据,还可以调用陪跑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跑,就像在跳舞一样,不知不觉几公里就过去了。随着音乐,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小桥流水中跑,在花鸟虫鱼中跑,在漫山遍野的美景中跑,在微风佛面的大海边跑。
跑步最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年龄。五十岁前,跑五公里能比较轻松地在30分钟以内完成,五十岁后,就逐步减慢到33-36分钟了,看到身边那些轻轻松松跑着的年轻人,自己想要跟上他们的速度,就越来越吃力了。
最舒服的时刻应该是跑完既定的距离,漫步回家,喝杯温水,冲个热水澡后,浑身疲乏而又轻松。
跑步改善睡眠是实实在在的感受。跑过步的夜晚,睡觉是特别踏实而且酣畅的。
只要双腿还能迈得动,跑步应该坚持下去。踏脚下的路,听内心的声,看身边的景,朝着天际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