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策略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我想有一部分老师会把阅读策略单元当做一个普通单元进行教学,我就是其中一个。我想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重视阅读教学,或者说只是重视了,并没有落到实处 。当你看到一摞摞书就那么静静的带着,孩子沉溺于短视频这种碎片化的短暂快乐中,深感自己责任的艰巨。没有系统化的阅读指导,怎么会有高质量的读书阅读,怎么提高阅读速度。
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速度,这样的内容不应该让孩子提前预习,这样就不能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形成阅读素养。孩子们在没有提前阅读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学习,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素养。
首先我研读教材,学生的已知,未知和要学习的。以提高阅读速度为主线,根据每篇课文的阅读指导和课后相关题目,串联成知识链。清楚每篇课文训练的点,达到的程度,做到心中有目标。我在构思时发现本单元的习作《漫画老师》和《将相和》有很大的关联系,于是我调整文章编排顺序,按《搭石》《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将相和》《习作》《语文园地》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孩子在《将相和》中习得的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就很容易迁移到习作《我的漫画老师》这里,做到学以致用。
其实我还是有点纠结,毕竟统编版教材是比较成熟的,她的编排体系是很科学的,我这样安排是不是不能达成知识间的层次,梯度。后来在教学中我运用着感觉比较顺手,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没有出现衔接不适,课文和习作之间的关联倒是深感顺手,学方法,用方法衔接自然。
我认为方法的习得固然重要,但是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实践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拘泥于一单元,一册书而是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材中就给了这样的示范。学完这一单元后 ,在第三单元阅读课文《牛郎织女(二)》阅读提示中这样写到: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这就是上一单元知识的延续,其实就给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阅读策略单元不止步于策略单元。
关于基础过关放在最后 ,也算过程性评价的一小部分。孩子有了利于预习单进行预习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本单元一些字的认识并不能影响阅读策略的学习,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能随文进行识字的练习,所以我把字词的学习放在最后,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学习这一单元来说还是比较妥当的。
新版课标中关于课堂评价建议中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小组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我认为设计评价量表虽然直观易行,当容易限制住学生,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某一方面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我们班的小组展示汇报时,就是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评价,按3.2.1加分,这样简便易行,也能让展示者清楚明了,最终也能形成评价量表,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会常用评价量表,只会在综合性的终结性的活动中使用。所以实践中的方法才是真正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