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聆听潘文彬老师的《守护天性:让儿童快意地表达》让我儿童习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习作是儿童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当儿童对某事某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写作就已经开始了。当然,这还是一种内隐的,没有通过语言物化出来的东西。每当这种兴趣引发了儿童的倾吐表达欲望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聚焦于这个对象,并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一幅清晰的图像,然后,提起笔来遣词造句,用恰当的文字把自己头脑中的这幅图像展示出来。这便成了习作。
泰戈尔说得好:“一切教育都是我们从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要让学生快意地表达,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把握住最真实的学情,发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以学生最精准的教学。翻老师深谙此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解学情,研究学情,两次“学情诊断”成了教学中的最大亮点:一次是教学前让学生自由习作,以诊断出学生的生活储备和习作难点;
对于写作,叶圣陶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翻老师的这一堂作文课,在这一方面体现得尤为充分,值得称道。在黄老师心目中,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有着自己的眼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黄老师能够立足儿童的实际,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激活儿童,就像“产婆”一样循序渐进地唤醒儿童,启迪思维,授之以渔,遣词造句,快意表达,促进言语智慧的生成,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如此教学,既注重“文”的品质,更关注“人”的成长,体现出立人为本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