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新媒体写作指南》的第四章内容是关于“优质内容的转化”。
在新媒体平台上,内容,就是王道。无论是用这么载体、表现形式来呈现,没有好的内容为基础,是无法吸引或者长久吸引人们的注意的。
内容是根本,而形式总是为了服务内容而呈现的。
前几天,很多人都被河南卫视推出的洛神赋水下舞蹈惊艳到了,而这支舞蹈的灵感来源是两千年前曹植写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
一篇《洛神赋》用前无古人的语言写尽了女性之美,不仅留下了惊鸿一瞥、婉若游龙、气若幽兰、凌波微步等等唯美绝伦、流传千古的天才之语,更是带给无数创作者灵感。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基础,东晋的顾恺之画出了千古名画《洛神赋》,古龙的《小李飞刀》里有绝美的惊鸿仙子,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把“凌波微步”这个绝招给了段誉,各种因《洛神赋》而引发的曹植与甄宓直接之间的爱情想象被搬上了银幕,90后插画师叶露盈的绘本《洛神赋》斩获多个大奖。而现在又以水下舞蹈的形式再次惊为天人。
2000年后,伟大的作品依然熠熠闪光,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周边”也持续惊艳着世人。
没有当年曹植文采风流,就没有2000年来的一代一代的美的想象与传承。
内容是王道,一点都不夸张。而好内容永远经得起“折腾”。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现在,所有内容都可以用短时频再做一次。
换句话说,有了好的内容为基础,我们可以用我们喜欢的、擅长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流行的各种形式、载体来重新演绎。
记得当年阅读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时,惊为天人,连续读了两遍,还逢人介绍。后来又分别看了日本版、韩国版以及苏有朋执导的版本的同名电影。一个内容,两种呈现方式,三个不同国家的导演、演员的倾情演绎,我竟然没有看腻,还觉得各有各的味道。
包括东野圭吾的经典之作《白夜行》,我也是看了小说,又看了日剧和日本拍摄的电影版本,每看一次都是深深的震撼和那种说不出的无奈。
无论是新媒体平台创作,还是传统媒介的表达,内容这个根本永远不会变。
无戒老师分别从短视频、阅读、点子等角度,分享了涨粉、变现的心得。让有志于通过短视频、阅读等来实现变现的读者有具体可行的建议。
而在最后,无戒老师还是把重点聚焦到了内容的优质,以及鼓励持续输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创作之上。
流行的呈现方式推陈出新,今年博客、明年微博,今天音频节目,明天要拍短视频,后天又要搞直播。但不变的,永远是优质的内容。
当年听蒋勋讲《红楼梦》的时候,我听得如痴如醉,而现在听白先勇讲《红楼梦》一样津津有味。虽然两位大师讲的是同一部千古名著,但呈现的内容和侧重点是那么样地不同。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总是畏手畏脚,好像别人已经做了、拍了、写了,我再做好像没什么意思。
而事实上,这可能是我们不敢写、不想写的一个借口。我这么晚才开始进入写作领域,是不是太迟了。我一把年纪了才开始想要读书,是不是太迟了?我过了青春岁月了才要闯荡歌坛未免有点不自量力了。
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只要是别人做过了、写过了,我们就不可以碰了。但看看蒋勋和白先勇,两位大师不会因为对方已经讲过了,且讲得很好了,我就不用“讲我想讲了”。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都要去经典之中挖掘宝藏,或是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而是,在做任何内容,以任何形式做内容之前,都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能付出怎样的努力,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只有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输出的内容才不会千篇一律,我们创作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也才有可能在日后成为被各种形式进行转化的可能。
创作路无止尽,学习更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对自己定位清晰、认识客观,才能带着平和心,持续创作与输出,并愿意尝试各种新的表现方法。
永远要记住,成功转化的基础,来自优质的内容。而要呈现出优质的作品,则离不开无戒老师强调无数遍的——日更,正是在日复一日地坚持当中,我们才能增大拿出优质作品的可能性。
无戒学堂日更第1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