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诗词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创作背景:
1925年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右翼势力乘机崛起,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可是陈独秀等领导者却不断压制各种运动。毛教员虽然在韶山领导和推动湖南农民运动,但韶山的大土豪成胥生却密报军阀赵恒惕,赵派兵要逮捕他。毛教员不得已离开韶山到长沙,这首词就是这一年秋天写于长沙,回答了决定国家存亡、革命成败的问题。
深秋时节,毛教员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奔腾不息地流向北方。他远望岳麓山上枫叶如火,随山势而层层选迭。山峰和树林都如同染了色,江水清澈,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万山红遍”,写色广;“层林尽染”,写色深。“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是动景。作者以静衬动,分外生动活泼。
仰望苍鹰搏击长空,显出阳刚之貌;俯视鱼翔浅底,描绘阴柔之美。鹰击、鱼翔,长空、浅底,上下呼应、融合映衬,更能激发审美的愉悦感。这一派秋光、蓝天,何其鲜艳明丽,雄鹰展翅拍打、鱼儿怡然畅游,大船顶风破浪、奋勇争先,万物都充满了无限生机!
大好秋光,万物各得其乐,都在生命的舞台上展现风采。“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阐发了生活哲理。“竞自由”三字,绝非等闲之笔,以竞争求自由则自由存。生活如此,革命也需斗争,如果受制于人,自由只能如水中花、镜中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寥廊,宇宙辽远而宽广;沉浮,世事沧桑变化。当时革命前途黯淡迷茫,清醒的革命者内心惆怅,正是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的真实表露。
接下来作者回忆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本指山势高低不同,这里比喻生活的不平凡。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他们思想新颖、知识广博,作风豪爽、气宇轩昂,而且行动果敢、奔放有力。
同学们编书报、写文章,散发标语和传单。“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视这些压迫人民、统治人民的军阀、官僚如粪土。这几句从各方面描绘了“百侣”的胆略、气魄和英雄本色,也是对谁主沉浮做出了令人折服的回答。
写到这儿,毛教员还沉浸在对战斗生活的回忆之中,又好像与朋友面对面交谈一般。善水的少年奔腾叫喊、啸傲江河,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作者通过这句设问,平息了奔腾不息的感情,又自然地结束了全词,极见艺术功力。
这首沁园春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张弛有致、疾徐得体。上片写今日之游,直观鲜明,由景物而生感慨,色彩斑斓、秋光如画;下片忆昔日之游,热闹非凡,但因时过境迁,故以回忆为主。作者由人物活动而抒发感情,语调铿锵有力,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更表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豁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