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拜读了王小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前15页,里面有两个观点颠覆了我的认知,第一个观点是,王小春老师说问题生教育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一小部分,不应该是一大部分,这个我对照自身,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原本问题生应该是一小部分,为什么慢慢变成了工作当中的一大部分,这种原因和王小春老师在这本书当中讲的教师存在着精力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有关,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倒挂现象。
王小春老师提到了四个倒挂现象,第一个倒挂现象就是学校有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那么老师的这个主要精力应该用在教育方面,然而事实上用在了管理方面,这是第一个倒挂现象,
第二个倒挂现象,教师的精力应该是用在提高备课水平和讲课艺术上,而恰恰是相反,用在了教学管理上。比如说,这个逼学生写作业,制造应试气氛,分数排队,这就是第二种倒挂现象。
第三种倒挂现象,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了多数人的身上。然而许多教师实际上把重点放在了问题生学生身上,因为害怕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结果满脑子都是老鼠屎,忽视了那碗儿汤。
第四种倒挂现象,就是我们老师在遇到问题生的时候,喜欢用线性思维来处理。不喜欢用诊断分析科学思维来把脉,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所以老师经常用线性思维来处理问题,造成了这个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什么是线性思维?就是比如,你犯了错,我给你讲了道理,你认了错,于是你就应该改了。这就是常见的一种线性思维,那一旦孩子不改或者重犯,那么教师和家长,就会大呼不可思议,就是这四种倒挂现象导致的,我们的老师本应该是问题学生占据我们的精力很少,结果问题学生占据我们的精力很多,那么一个班主任专业不专业,就是看他在问题学生上用的时间多少。
另外一个观点王老师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比如说一个学生犯错也好,改错也好,都是网上的一个点,这个网上的这个点有很多变量,互相影响,非常复杂,那我们老师在处理面对学生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喜欢直通通的一条线,就是线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以为输入了某个原因就应该出某个结果,他们不知道这条线是会拐弯的,因为那本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上的一小线段。那么,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学生的时候,如果你还存在线性思维,你就需要读一读王小春老师的这本书。
另外,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有一种黔驴技穷的,这种感觉,或者是筋疲力尽,我们其实也需要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里面有针对某一类问题学生怎么去把脉,怎么去问诊,怎么去开药方,用科学思维,手把手的教给我们具体的路径。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如果我们依然存在四种倒挂现象,应该赶紧“甩开”它,甩开的前提是老师应该学习,改变认知。因为问题生是病人,要给病人看病,前提医生要合格,要有专业技术,否则会越来越被动,读书,就能改变被动,甩掉倒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