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李叔同
这首词,是李叔同先生1905年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流行天下,经久不衰。李先生一生多才多艺,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样样精通,他的卓越艺术造诣更是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曾经风流倜傥、文采斐然的李叔同,竟能如此决绝地放下他的所有,洗尽铅华。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出家为僧,法号弘一。
特别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弘一法师当时入的是佛教中对言行生活要求最苛刻的律宗,从锦衣玉食的公子哥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的苦行僧,弘一法师竟能做到完美切换,且还甘之如饴,最终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据说在执行戒律的过程中,弘一法师对自己的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连“女”字边的字都避而不写,能把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这份儿上,就更不用说在生活上了。看看他的生活用品,锡杖、芒鞋,还有用到发黑了的毛巾,在他的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昔日那位偏偏俗世佳公子的样子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我们面前,浮现出的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的有道高僧的模样。
“律”对于我们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律是律法,是需要遵守的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我们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因为在“守律“之下,我们对自己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做到心安理得。
被佛门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的弘一法师,出家之后严守戒律,苦心修行,过午不食,身无外物,一双芒鞋,两件僧衣,度天下众生。他苦修佛法,敬畏戒律,但即使是在如此严格的戒律约束之下,弘一法师却获得了大自在,在佛法的庄严净土中修成金身。
我辈普通凡人,更需要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因为对我们而言,法律是约束,更是保护,它能让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公平和自由。
其次,律是克制,是对自己欲望的约束。欲望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原罪。人类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动物依靠本能行动,而人类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
对欲望的克制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外力来进行的“他律”,另一种则是用自己的意志力来进行的”自律“。弘一法师之所以能得到众生敬仰,就是因为他的自律,闪烁着人性的伟大光芒。
对名利、对外物的无视,直视自己的内心,践行佛门戒律,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甘之如饴。
从“他律”到“自律”是伟大的进步,我等凡夫俗子虽然没法像弘一法师一样做到众生平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大师的身上汲取到养料,学会克制,学会自律,让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面对事情,要先考虑别人的难处。谈论别人要先将心比心地想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当你用一个指头指向别人时,要记得其他指头是指向自己的。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