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学课堂重点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尝试过让学生先来分享自己知道的地形地貌,但出现了很基本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地形”,怎么才算不同的地形,所以我选择用较常见的地形图来引入,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看到的图片里的地方有哪些特点,借机引入地形,再让他们讨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地形及其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较明显。在描述地形特点方面,也发现一些孩子在描述用词方面很困难,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再通过观察地形图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及其特点。
火山和地震的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掌握的知识面也较广,所以对火山和地震能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方面很容易能达到,但是通过引导发现很多学生把这些影响和地形变化之间很难联系起来,停留在基础上的知识点没有深化。在课前布置了收集地震和火山相关的事例,学生互相分享交流时也对地形和地貌的变化的特征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前后对比识别。很多学生都知道地震的形成是板块运动的原因,但板块如何运动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学生潜意识是模糊的,所以在讲解板块运动时,主要对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的运动方式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模拟,老师给出相应指导,用两本书模拟板块间的碰撞和分离,用不同颜色的橡胶泥重叠,学生互相外拉,模拟岩层断裂;实验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其他方法,并在班级进行展示和评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体验到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和火山对地形地貌的改变。中间也穿插了视频和图片讲解,前后对比观察更直观。整个课堂中发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具体和简单化,而不是采取教师直接讲解的方法,这样对学生来说只是表面接受知识,并没有深化概念和理论,对知识的应用也将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