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心理学家于德吉指出:“生活无处不挑战,但挑战本身并不制造痛苦,真正令人痛苦的,是自我斗争所带来的内耗。”
无论是职场中的同事纷争,还是家庭里的微妙矛盾,生活中难免遭遇各种不如意。
然而,很多时候,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它们的观念。
拥有淡然心态的人,能在面对挑战时游刃有余,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反之,心态欠佳者,常因小事纠结不已,最终身心俱疲。
因此,若想生活日益美好,关键在于从这三大内耗中解脱出来。
停止情绪内耗
稻盛和夫曾言:“人之大敌,莫过于内耗。一句无心之言,亦能令人反复思量;过度剖析、疑虑及自我否定,其精神之苦,甚于肉体之痛。”
吾友晓晓,便是深受此内耗之苦。
他人的一言一行,皆能触动其心弦,久久不散。
毕业后,晓晓遵循家人之意,留于县城工作。
与她同时入职者,尚有另一女子,其人聪慧,与主管亲近。
主管分配任务,她迅速完成,而晓晓则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心中渐生不满,疑主管偏爱他人,故多予其任务。
一次工作失误,晓晓遭主管批评,不堪其严,愤而离职。
然事后方知,主管实则欣赏晓晓,有意栽培。但晓晓因多疑善感,终失良机。
近日,晓晓再度离职,缘由与同事争执,气愤难平。
其工作更迭频繁,朋友圈中常诉不幸,遇人不淑。
此情此景,令吾想起演员吴越之言:“往昔遇事,皆归咎于人,自怜不幸。而今方悟,人生下半场,唯有自渡。”
实则,外界并无诸多纷扰,皆源于内心争斗。
若能放下情绪重负,专注己事,他人之言语,何足挂齿?
《钝感力》一书中,述及一医生,善屏情绪内耗,终成所愿。其为主任教授助手,教授医术高超,然术中常斥助手。
他人闻骂皆避,唯此医生应声附和,气氛竟趋和谐。
医生未受教授情绪所扰,反借机近观手术精髓,勤学不辍。
因无内耗,专注工作,技艺日进,终成杰出外科医生,后任大医院院长。
生活中,若常为他人言行所扰,则精力耗散。与其负面情绪中沉沦,不如自在做自己。
停止社交内耗
年轻时,歌唱家腾格尔酷爱饮酒,常与友人相聚小酌,生活惬意。
随着《蒙古人》一曲走红,名利双收,他更是饮酒无度,甚至成立啤酒协会,自任领导,还斥资开设酒楼,以满足与友人的欢聚之需。
然而,频繁的宴请与无度的挥霍,终使酒楼倒闭,家财散尽。
当他陷入困境时,那些昔日酒肉朋友纷纷避之不及,妻子也离他而去,加之常年饮酒导致的身体问题,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中年之际,他无房无车无伴侣,皆因沉迷于无意义的应酬与社交。
《菜根谭》有云:“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真正的朋友,贵在真诚相待,而非数量多少。
腾格尔的经历,正是对此的深刻诠释。
相比之下,董宇辉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他自幼性格独特,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曾一度怀疑自己。
但在一次聚会中,他发现大家谈论的皆是主观感受,而非事实,便毅然离开,回归书本。
他逐渐明白,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于是将更多时间投入阅读,内心得以沉淀。
正是这份对读书的执着与热爱,让董宇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主播,成长为拥有千万粉丝的大主播。
他的才华与真诚,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尊重。
《围炉夜话》亦云:“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与其将精力耗费在结交新朋友上,不如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沉淀自我,方能让生活变得充盈而自在。
停止家庭内耗
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与方协文的婚后生活令人窒息。
黄亦玫怀孕时,因低血糖晕倒,请求方协文帮忙请假,而他竟擅自为其办理了离职手续,彼时她正面临升职。
当孩子入园,黄亦玫面试成功新工作时,方协文又谎称她再次怀孕,导致工作机会丧失。
方协文一再干涉黄亦玫的生活,从做指甲的小事到职业选择,让她感到极度压抑,生活失去自由,美好瞬间破碎,最终以离婚告终。
方协文忘记了,他爱的正是黄亦玫那份灿烂与自由,婚姻不应成为束缚,而应是基于理解与成全的爱。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需要相互体谅与退让。
正如作家杨绛与钱钟书的婚姻,无论面临何种困难,他们总是携手前行。
当杨绛收到振华女校校长邀请时,虽初感抗拒,但在老校长的恳切请求下,决定帮忙半年。
尽管钱钟书的父亲反对女性外出工作,但钱钟书却全力支持杨绛,理解她的不易与追求。
在钱钟书创作《围城》时,杨绛主动承担家务,让他能专心写作。
而钱钟书也心疼杨绛的付出,时常偷偷洗衣以分担。他们的生活虽难,却因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而变得温暖。
萧伯纳曾说:“婚姻中,夫妇关系并非单方面的要求与给予,需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方能发挥至极致。”
当家人间懂得相互体谅,理解对方的不易,家庭氛围自会愈发和谐。
因此,请给予家人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让爱如滋养般渗透每个角落。
哲学家费尔巴哈指出:“人生的首要任务,乃是追求个人的幸福。”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愈发渴望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度过此生,期盼着能拥抱一个充满幸福的人生。
那么,通往幸福快乐的秘诀何在呢?
首要之务,是远离情绪的内耗,让身心得以舒展,自在愉悦;
其次,要摆脱社交的内耗,让心灵得以滋养,宁静致远;
最终,还需避免家庭的内耗,让幸福的根基稳固,人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