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第一周第3天作业。
2022年5月29日。
第一步:今天我遇到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或者反省我在过去人生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我和他/她有过“对与错”的冲突
我和儿子。
我先接纳了女儿,然后慢慢放下和老公的对抗。对以往投入心血最多的小宝却显得很不耐烦。经常和跟他闹得不开心。
第二步:现在,请你记录下你们冲突的事情,试着换到他/她的角度去看这件事,试着去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和自己说:没有自动的成为“对与错”的东西在外面,它取决于谁在看,谁在评判
拼图课上,忘了一组对话,也因为我没有引导他之前进行相关的复习,所以有我的责任。然后他开始责怪我。小手拍拍我,还说,看吧,都怪你。这句话已经引起我内心的抵触了。也没有直接跟他对抗。
下午趁着有点时间,又带着他训练了一会情景对话。不晓得是不是生理期快要到的原因,对他说的话就本能式地抵御。在训练过程中,我想让他配合一点,一遍过,可以节约点时间,可他偏偏给你各种意外的惊喜,什么腌羊肉啦,什么大脚丫啦,明显的恶作剧,人家在那开心的不得了,我这边心里焦急➕生气。忍不住吼了他几句。在过程中,也是非常有意识地克制对他给出的反应的评判,但是内心的评判声音还是在的。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对女儿的陪伴过程中,总是会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表现,结果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好在这里我忍住了,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同时也反问,自己就是最好的?
第三步:带着觉知提醒自己,如果我可以不再给这个人或这件事情主观评判,如果我可以更开放包容的去聆听和理解。
其实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我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和出发点,稍微有不如我意的地方,便会引起我内心的防御,然后化为语言反弹回去。孩子可以本能式地感受到我情绪的不对劲,又想通过一些在我看来非比寻常的表现以引起我对他内在的关注。只可惜被我一次又一次给漠视了。另外,我如果以一个五岁多孩子的认知角度,这些表现也都太正常了,他的言行都被我的情绪蒙上了让我厌烦的色彩。我不是不接纳孩子的言行,而是没我走出自己的情绪。晚上轮滑回来,我尝试,把自己的情绪去掉,发现与他的对话非常正常,反而觉得这小伙挺稳重的。
第四步:每天观想的人和事情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请锻炼我们对他人评判的觉知。
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不来源于我的种子的人事物是不存在的。在我眼里不听话的儿子,是因为他一不留神,恰好走进了一台正在以焦躁情绪为背景音乐的电影投影里。想想我们看到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被配上不同背景音乐后的效果会有多么的不同。
今天,又是一个有趣的觉察。明天晚上,尝试关掉背景音乐,还原到画面本身上去。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