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预估有一些人因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产生负面情绪,会有所抱怨。面对这个状况,怎样提问,怎样引导?将抱怨转化为动力。
借鉴好《得到头条》111:怎样用心理咨询师的方式做管理?
首先,每个人都有想要改变自己的内在动机。要去挖掘出他内心本来就有的动机。
怎么挖掘呢?从的抱怨中找。抱怨是负能量,但抱怨也意味着,他对现状有更高的期待。一个人抱怨什么,就等于他想改变什么,这时候,心理咨询师要帮他把这个动机翻译出来。
比如,一个孩子说自己“成绩不好”,咨询师会说,哦,原来你希望提高自己的成绩;如果孩子说,“同学们好像都不怎么搭理我,我在同学当中没有地位”,心理咨询师会说,哦,你是想改善和同学们的关系。
职场上,比如下属说,这个项目不好做,你可以回应:看来,你想换个思路来做这个项目。下属说,这个客户很不好沟通,你可以回应:你想改变一下跟这个人的沟通方式。
这道公式转换,可以把对方从一个全身是负能量的状态,切换成一个对未来有希望的状态。
第二步,趁对方燃起了动力,马上跟他制定一个具体而且微小的行动方案。
客户在咨询完以后,往往很亢奋,想要让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时,他都会浇一盆冷水:别急,我们先来谈谈下一步怎么做。
比如,一个爸爸给自己立了flag,以后再也不对孩子发火了。李松蔚对他说,不要对自己期待那么高,你还会发火的。你只要做到,发完火之后跟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就可以了。如果还做不到,那就再把难度降低,不用说“对不起”,给孩子倒杯水表达一下歉意也行。
在职场里也一样。比如一个平时工作比较被动的人,他表示想改变,争取主动跟同事、领导沟通。这时候,你得赶紧跟他把具体行动细节落实下来,比如说:跟谁沟通?什么时候沟通?用手机沟通还是面对面沟通?甚至,行动方案还可以再小一些,就是把一段跟领导打招呼的文字编辑好,存在手机里,等到了预定的时间,把它复制粘贴发出去。只要这步行动方案完成了,之后的沟通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步,如果在行动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怎么办?
不直接给建议,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客户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
比如,有个学生一次考试得了80分,非常懊恼,觉得考砸了。李松蔚就问他说:你觉得,考好的标准是多少?他说:怎么也要到90分才算好吧。李松蔚再问:这个标准是怎么定的?达到90分对你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思考,他突然意识到这个标准是自己的设定,一次考试失误,并不是什么无可挽回的后果。
同样的,在职场上,一个员工什么事情都自己扛,从来不求助。如果你直接建议:做不到的事可以找别人帮忙。他多半会说:那不行,重要的事还得自己做。如果你问:我注意到你遇到困难,从来都是选择一个人承担,这样的选择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他也许就会想一想:是啊,我到底在图什么呢?
还有,员工压力太大,工作有情绪,你可以问:这么难的事能扛到现在,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可能就会跟你敞开心扉,聊聊他的感受。
你看,提问的技巧,就是把握住一种姿态:我不打算教你什么,而是想向你学习,学习你应对问题的经验和智慧。
李松蔚老师把这种管理方式叫做“站在你身后半步”。也就是说,管理者不站在前面负责领路,只是站在员工身后不远处,为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