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可以带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获得来自前辈先贤智慧地支撑,从而强大我们的内心,完整我们的人格,拥有自信、包容的力量。
读完《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发现王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学会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有其原因,也有其解决之道,我们要对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教学中遇到的所有的困惑都需要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这样一种优化升级的,在我们以为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课堂里,在轻车熟路的教学过程中,熟练的教学行为里,熟练的教学过程在惯性的作用下我们经常对教学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这种忽视会阻碍我们的成长。王老师在自己的另一本书《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里说:“我也正是在种不断地记录反思中,慢慢打磨掉了教育里那些粗糙。持续的教育写作让我开始以研究的心态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生活,开始关注那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细节,开始踏寻每一个班级故事里丰富的教育内涵。”想要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反思是必要的,将自己这些教育反思,教育故事记录下来,就成了教育叙事。
成为教师之后听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为人师表,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那些成人世界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全部都要在进教室之前抖落,给学生看到的永远都是一个积极阳光,十项全能,时时刻刻都是高光的老师。
一月份沂河实验培训结束的时候,高连辉老师告诉我,有个孩子本周最喜欢的老师是我。原来他在翻看这周学生填写的实践手册的时候,无意中翻看到一个孩子填写的最喜欢的教师是热缩片老师。
我把这本实践手册要了过来,果然,孩子用稚嫩的笔迹记录了自己上热缩片的过程,在我最喜欢的老师一栏写下了热缩片的老师。我知道这个喜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课程有趣,可是,我还是很高兴,一整天都很兴奋。
作为综合实践基地的老师,我很困惑,我每年培训一万多个学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却没有几个学生会记得我,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只有一节课的缘分。课程内容要尽力在80分钟的课内传达给学生,力求达到抛砖引玉效果。每节课都要面对新的学生,每节课都是知识和情感的双重输出,时间长了这种单项输出,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应。“教”和“学”合起来是教学,教学有两个直接的执行者,教的是老师,学的是学生。我们要求老师要对学生、对教学有热情,可是持续的无回应情感输出,热情是会消退的,情感是会枯竭的,教师情感枯竭,就会变成教育的机器。所以不是只有学生的感情需要维护,教师的感情也需要维护。
这种维护应该来自体制内,也应该来自整个社会。
王维审老师在文章的最后说:“我不否认建学校、改课程、做课堂的重要性,我也不怀疑教师的技能和道德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相反,我觉得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得更好。只不过,我希望,在做这些得同时,我们能拿出多一点的时间和空间,去关照一下老师的心灵。”
一个孩子的喜欢就可以让我沾沾自喜,热情满满,老师的满足真的太容易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停下来问一问老师累不累,听一听老师的心声。而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累不累,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照一下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