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正在逐渐上升,比如自控力差、沉溺于网络游戏、短视频,挑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学习障碍,爱发脾气,磨蹭马虎等。据统计,3—6岁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行为现象高达85%以上,学校里有超过70%的孩子有专注力问题,儿童大面积出现“学习困难”。这些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和教育从业者。
同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门日前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到2022年底,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
2021年3月,《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心理辅导室的中小学校比例达100%,并配备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