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参加了三四年级的语文质量分析,听老师们分析学生状况及调整措施,我思索了几个问题。
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字词句等语用训练,老师们用了很多时间,可是在试卷上出现的错误仍然不少。这说明什么?我分析是不是死记硬背多,结合课文理解少,或者说学生对文字没有上升到知其意思的层面。不在课文语境中体会字词,不在生活中用字词,不解其意的结果就是错别字多,语句读不明白,更别提阅读和习作了。
日常巡课,经常发现的两种现象是老师在不停地说和学生在不停地写,很少听老师范读或者学生读课文。这是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没有扎实?没有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老师满堂讲学生满堂练,能培养学生什么素质?我们多次引领转变观念更新方法,老师少教多学,给学生设计问题,推动学生主动思考,把听说读写实践融入每节课,重在培养好习惯,可如今效果不佳啊!值得反思。
从试卷看学生书写,字迹潦草、写得不规范的学生不少,这不是基础写字习惯都没到位吗?习作呈现的问题更多,主题不清楚,内容不具体,词汇贫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凸显,如此下去文化自信何以落实?
当下,提高对语文学科目标的认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明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能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更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否则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