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伯特兰·罗素
本书从两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不幸福的原因,二是幸福的原因。
对于追求幸福,似乎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掌握了无数种幸福的原因并始终在尝试追求幸福。而却对不幸的原因了解的少之又少。如果每个人真正可以了解造成自身不幸福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反省,并加以在生活中时不时的关注一下改变一点,那么生活是不是会多些幸福呢?
对于我来说,疲劳、嫉妒、舆论恐惧是偶尔不幸福的根源。想要了解更多以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这本身就是一件轻松而有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转变
对于就业初期的自己来说,正面临一个恐慌却又激动的时刻。毕业了,就业了,虽说是从一个学校,步入了四年前离开的学校,只不过这一次,是从无忧无虑的学生,成了一个真正需要担当的教师了。少了吃喝玩乐的好朋友,多了共同工作的同事;少了对未来的幻想,多了肩负的责任;少了幼时的稚嫩,多了长大的老练。唯一不变的,我依旧是那个偶尔低沉但持续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小人儿!
未知
书中有一句话说,“在上班族那里,你看到焦虑,过度专注,肠胃功能失调,丧失了竞争之外的其他兴趣,丧失了娱乐能力,意识不到同类的存在。”
这对于刚刚步入教学工作的自己来说,无疑是未知的恐惧。自己究竟会成为怎样的老师呢?我也不知道。我想要成为充满活力满满激情的老师,可生活的洪流会成为阻碍自己坚持的因素吗?所以要经常反思自己,不要陷入仅剩竞争的平流中随波逐流。
我始终以为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毁掉了人们原本可能有的天然的兴致和胃口,而一切幸福,无论人或动物,皆基于此。而这也是自己容易陷入焦虑的原因。所以我会在阅读中不断的更正自己的世界观,在行动中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并且不断更新。我也在慢慢成为更正常的人,也在追求成为更简单的人。
虚荣
虚荣过度了便会扼杀参与各种活动的乐趣,必然招致无趣和厌倦。虚荣心往往来自缺乏自信,治疗的办法是培养自尊。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而激发活动,并获得成功,如此才能培养出这种自尊。
疲劳
单纯的身体疲劳,只要不过度,往往可以带来幸福感,它让人呼呼大睡,胃口大开,想去享受假日的欢乐。然而头脑的疲劳却是复杂可怕的。大部分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当面对某事已然无能为力时,他们还是不能停止思考。一个人越是疲劳就越是无法停止这种疲劳。疲劳是忧虑激发并持续的诱因。
忧虑
当受到厄运威胁时,不妨认真、周密地想想,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直面这种可能发生的不幸,给一个合理的理由让自己相信,这种不幸即便真的降临也不是什么灭顶之灾。这种理由一定是存在的,因为个体所能遇到的最糟的事也不可能重要到影响宇宙存在。经过对最坏可能性的持续发掘并真正说服自己“好,毕竟,这也没什么了不得的”,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忧虑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几次,最终,如果你能在最坏的可能性面前不做任何逃避,你将发现自己的忧虑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愉快。这可能就如同“矛盾治疗法”。弗兰克尔曾经说过,你越是害怕什么东西,就越应该直面它,想象最坏的后果然后接受它。治疗失眠法尤为明显。
嫉妒
排在忧虑之后,造成不幸福的另一重要原因当数嫉妒。嫉妒应该算是人类情感中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
攀比性思维习惯是一个决定性原因。有了高兴的事,我们应该去充分享受,而不是停下来想,比起别人可能遇到的好事,我这个简直不足挂齿。打比方说,我挣着一份可以满足我需要的薪水,我理应满足,但听说有人挣着两倍于我的工资,而我认为他绝不如我。如果我是一个善妒的人,那原本的满足会立刻消散,不公平的感觉会将我吞噬。因此,不能单靠成功来克服嫉妒,因为历史上和神话中总有人比你更成功。
享受你当下的幸福,做你必须做的工作,不与你想象的——也许是非常错误的——比你更幸运的人攀比,这样,你就能克服嫉妒。
舆论
有某种嗜好和信念的人会发现,自己在本群体中实际上是个异类,但在另一个群体中就完全是一个正常人。所以,只要有可能,感觉自己与环境不相容的青年人就应该努力寻找其他工作,让自己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者,哪怕这工作会让你的收入减少很多。
一个人对舆论的尊重程度应以自我生存和不伤害他人为限,过度的尊重其实是自甘臣服于不必要的专制,而这会从方方面面影响幸福感。
幸福是由情趣相投、志同道合者的相互联系而增进的。社会交往有望沿着这种道路不断发展,众多离经叛道者忍受着的孤独也因此有望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兴致
一个人的兴趣越多,乐趣便越多,受制于命运的情况就越少,因为他若失去一样,还可以找到另一样替代。生命短暂,兴趣有限,但还是以兴趣多到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为好。
内向
我们都容易有内向的毛病,尽管绚丽多彩的世界就在眼前,我们却惘然不顾,只盯着自己内心的空虚。切莫以为内向者的不幸里有何辉煌之处。 我们很难预见一个人会对什么事产生兴趣,但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强烈兴趣,而这种兴趣一经产生便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生活的烦闷。不过,作为一种幸福源泉,相较于寻常的生活趣味,过分特殊的兴趣首先很难充实一个人的全部时间,其次还存在这样的风险:他可能会穷尽这个成为嗜好的特别兴趣的所有知识,而这会让他兴味索然。
努力与放弃
长期来看,最令人疲倦和愤怒的莫过于每天都要努力去相信越来越不可信的东西。结束这种努力是获得牢固而持久的幸福的必要条件。
向外……
幸福的人在接受教育和适应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避免沉溺自我的激情,而应获得那些能使我们免于自我沉溺的热情与兴趣。大多数人的天性都不会以被囚禁为乐,而将自我封闭在一己之内的激情确是一所最可怕的监狱。这些激情中常见的包括恐惧、嫉妒、罪恶感、自怜和自恋。所有这些情感的指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外部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只关心它会不会伤害自己、能不能满足自我。只有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对你有用,但你要相信,一旦停止了自我沉溺,你真正的兴趣就会出现。所有的不幸福都是由分裂或缺乏整合导致的,心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自我的分裂,客观兴趣与情爱不能提供联结的力量,自我与社会就失去了整合。幸福的人不必承受这些整合失败的痛苦,他们既不必为对抗自己而分裂,也不必为对抗世界而斗争。这样的人会感觉自己是宇宙的公民,自由地享受着它创造的景象,它提供的快乐,不为死亡而困惑,因为他感到自己并没有与后来者真正分离。在与生命之流自然而深刻的结合中,他找到了最大的快乐。
图书楼的“善书坊”,就像小版的“我在撒哈拉”。看着窗外学生步履匆匆。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大学时光。平时上上课,闲的时候喜欢去自己有书的地方。拿本书坐下来,默默阅读,时不时看看窗外。这样的时光,是我最喜欢最珍视的静谧悠闲。
心有栖息之地,随处可见阳光与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