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每个不快乐的人也有着各自的烦恼,虽然不快乐的种类互异,但你总到处和它碰面。被“负能量”影响得多了,也渐渐迷失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作家罗素写这本《幸福之路》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一张治疗日常烦闷的方子,这烦闷是大多数人无可逃避,无可忍受着的。有些人不是生来快乐的,所以才会学会慢慢获得快乐。而作者所采取的方法即是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介介于怀,把目光放到外界的人和事物上,对于那些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无可救药的畏罪狂、自溺狂和自大狂们,外界的纪律确是一条引向幸福的路。
拜伦说:“当思想起初的光辉因情感的衰退而暗淡时,世界给予的欢乐绝不能与它攫取的相比。”聪明的人会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尽情快乐,如果他发现思考宇宙会让他过于痛苦,他就会去思考别的问题。他认为理性不会阻碍幸福。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自己的宇宙观时,实际上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把不幸本身当做造成不幸的原因,从而产生痛苦。从所罗门的《传道书》到克鲁奇《现代人的性情》,他们各自所表达的悲观主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幸福一些的来源。这些可称为“拜伦式”不幸福。
而在“内卷化”严重的现代世界,竞争不可避免地成为各个领域各个阶层获取“成功”的手段。对于追求地位的人来说,尽管金钱本身并不足以令人显赫,但没有金钱是很难显赫的。挣钱的多少已经进一步成为衡量智力水平的标准,但其实备受尊敬的东西却不只是成功,而是成功赖以实现的卓越。一个科学家或是将军,人们对他们的尊敬无关金钱,只关乎他们的“本身”卓越。当我们过分强调竞争获胜,直至将它视为幸福的主要源泉,这就种下了烦恼之根。这种过分的竞争意识使得我们以牺牲感觉和智识为代价去过度培养意志,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造成自己过度紧张,缺乏幸福感。
“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必修课之一。” 害怕无聊而选择逃避无聊是自然本性。其实人类的罪恶大半源于害怕无聊。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能力, 忍受或多或少的单调生活的能力。作为自然之子,我们从自然中汲取养分,与自然生活的涨落节律保持联系,这类与自然生活产生联系的乐趣,本身就蕴含了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某些东西。过度兴奋,容易使人过度消耗,影响人的健康,让人对各种快乐的滋味变得迟钝。
神经性疲劳源于焦虑,这种疲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忧虑,而高明的生活哲学和较多的心理戒律可以减少这些忧虑。
直面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厄运,做好最坏的打算,用理智面对恐惧,忧虑自然减少。在恰当的时间思考问题,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智慧。
“嫉妒之人不因自己的拥有而感到幸福,却因别人的拥有而感到不快。”正如作者所言,嫉妒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情感之一,虽然推动着社会公正,但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绝不能依赖于嫉妒。嫉妒的本质还是一种有害的情感,是幸福路上的阻碍。然而克服嫉妒又必须依赖幸福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不去窥探别人的幸福,是解决嫉妒的药方。嫉妒有时是行走在漫漫长夜里的人的痛苦,学会超越自我来获得终极的自由。
舆论是什么?舆论简单的定义是: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个人或团体的自我语言,对某一事件发表意见,影响人们的思想,行动。出自《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对于舆论的恐惧使得我们过分在意别人的意见,一有违背社会或群体统一性的想法或行为时自动降低幸福感。其实有时候无伤大雅的特立独行就很好。再者,青年不必全部听从中老年的意见,中老年也不必全部依着青年一代的看法,社会也不必让青年的道路太过曲折,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奋斗舆论绑架青年。世俗的社会,千人一面的社会,人的简单的复制,我们不想看到,我们期待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奇葩”总能找到另一个灵魂相似的“奇葩”,所谓离经叛道的孤独的人因找到另一个自己不再孤独。幸福的本质在于从心所欲的生活。对于全社会而言,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得减少甚至杜绝对无辜者的伤害,因此要增加享受真正幸福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教育带来的差别仅体现在获得快乐的途径上。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为培养出一双优秀的儿女而感到幸福,爱好读书的人看到一本好看的书就感到很快乐。快乐没有唯一的衡量标准。闲暇时刻的心有所属,便足以对抗生活的空虚感。沉醉于某种爱好,是人获得独一份幸福感的来源。但狂热和嗜好有时只是逃避现实的权宜之计,对人对事怀“关切”之心,可能才是幸福的根源。能够很轻松自然地喜欢一个人,是一种幸福。是能够为自己所掌控的成就感。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当我们学会对物的关切,已然获得从容与平静,短暂而真实的快乐正是这场“关切”之旅的最大奖赏。
兴致之于生活便如食物之于饥饿。增广贤文中有言:“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享受生活就只去做个平凡的食客,而不是成为尽责任的禁欲者,或脑满肥肠的纵欲者,亦或是挑剔苛刻之人。
有的人对一件事兴趣盎然,有的人则兴味索然。也许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很难预见一个人会对什么事产生兴趣,但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强烈兴趣,而这种兴趣一经产生便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生活的烦闷。要想在不幸来临时能够承受,明智的做法是在快乐的时候培植出广泛的兴趣,在心中准备一块不受干扰的空间,唤起其他联系与情感,而不是只能忍受眼前的困苦。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正如本书的题目所体现的那样,幸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自我修炼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摆脱掉以往阻止我们前行的恐惧、罪恶感、嫉妒感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因素,去拥抱生活本身的美好。一份不太劳累的工作,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外加些许闲情逸致,三两好友,便算得上整个人生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