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实际且大部分人都面对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当然:他的建议并非毫无根据高高挂起,而是通过他的经验和观察得到证实,同时以“通情达理”“亲近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为求给大众找到不幸的原因和走向幸福的途径。
罗素以自己从不幸跨越到幸福的亲身经历,找到罪魁祸首:自我沉溺。可推断,深陷于自我沉溺中必会“毁掉对整体事务的关注”。同时罗素说一切快乐都是以此为根基的。人们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学和生活习惯,毁掉了对事物的天然的兴致和胃口。当然很多人会说一切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书都是相通的,但其成套成系的理论以及为考虑绝大部分的人的困扰去解释并试图让人们走向幸福的愿望可见其学者素养和人文情怀。
以下为我通读整本书总结出的几个要点:(具体的观点就不多说了,因为值得去看看)
一、度
罗素多次提到对于面对的世界的情绪应该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那么这就是一个关于度的讨论,其在哲学的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就拿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来说,鲁迅对其做了一个很客观的评价:“至于写人,亦颇亦失,以至于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以及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原因,罗贯中没有遵循历史典籍的客观性原则,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际遇寄托于内,故今天我们在真正把握客观事实去读起来反而觉得有点尴尬。对蜀汉的过度吹捧,对英雄人物的过度渲染影响着后代人深刻而持久的观念。情绪亦是如此,一旦超过一个限度,必重山崩之,不可阻挡。莎士比亚有言: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惠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好像都说的是这个道理,幸福很大程度上存在于一制安静平逸的生活,所以适度的情绪才能让真我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才能让真正的快乐得以存在。
二、变
天下之势,在于变,这是不可否认的,在人类社会也遵循此种道理(当然运动和静止是相对而言,不需刻意讨论)。对自身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幸福是随着志趣而来的,那么志趣又是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改变的,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每个阶段的问题、状态等等做调整。生活的融汇贯通、对知识的渴望、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哪怕是不愉快的经历体验都会给你不同的感官感受和心灵成长,它们会教会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合适正确的选择。
三、爱
爱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讨论话题,我相信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爱与被爱者的,它是人自然而然萌发的朴素情感,当然其经过个人经历的润色打磨,可能会发展或者变质,其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根本的幸福最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和关怀,这也是给予之爱,它或许是生活热情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有可能是恐惧感的表现。而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真正的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也是共同幸福的结合点。那么怎么拥有爱和给予爱呢?拥有爱是基于给予爱之上的,保持适当的热情、拥有快乐和宽广的胸怀、持有自信与阔远的格局。拥有爱有两种功能:安全和本质的生物性的爱(性、亲本性)。我个人觉得给予爱是基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对他人给予合适正确的帮助,最基本的应该是尊重他人人格。但正如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所有平等关系一样,这需要某种相当的敏感和温柔,以及对他人个性人格的相当的尊重。
当然以上三个是我觉得的贯穿整本书的主要观点。当然其中揭示人性的自私和社会的残忍性让人觉得泪目,世间的太多问题都让我们不知所措,幸福好像已经很久远或者可以束之高阁了,所以有这个必要去读去看。印象深刻的是女子往往爱慕男子的性格,而男子则追求女子的外貌,这看起来好像不公平,女生过于真诚,但没有办法其有男女之间的本质性格存在于此,我们无法改变,这些与生俱来亦或后天形成的属性在其显示何种作用,都抱着宽广快乐的胸怀去面对。
看完《幸福之路》总得有对自己的寄语呢,不过好像一直都没变。真诚坦荡就好,总有一天你寻寻觅觅的意义会在一个安静的时刻显现自身。女孩,不要多想,以勤谨和缓恒定毅勇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相信定定不会辜负自己,安安静静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