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初级课后反思》
今晚初十复训课,又听了一遍焦点理念,跟刚刚学习初级课程时又有了更多的反思:
1.焦点理念用在自己家身上不好用的原因是:用在别人家身上只是单纯的关注正向,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我们的功利心、企图心总会流露出来。总会先去关注问题,忘却了孩子这个人本身。再者,孩子很敏感,他们对父母有“防备心理”。父母忘记了“助人之前先敲门”。
2.用好“水引子”首先要做到“尊重”,“平等”,但也不能完全把角色混淆——作为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有要求,因为“接纳并不意味着对当事人的恶习无动于衷”。在家里如果把自己混为完全的咨询师角色,对孩子反而不好。
3.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说出来的“妈妈相信你”,不如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完全相信你。
4.孩子“胡搅蛮缠”多反观自己,看哪些方面需要调整。不胡搅蛮缠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5.发自内心的欣赏一定要放弃功利之心。
6.焦点“知易行难”,因为它需要我们持续地关注正向。自信来源于运用焦点做成成一些事情后,此刻,相信的力量才会更强。
7.孩子没有话语权,长到某个阶段,比如青春期,他会以自己的方式争取话语权。哪怕他是错的。父母要特别注意,当孩子自己尝试时是好事,哪怕错了也不要说“看吧,我就知道你不行,你还非要尝试,这下不能了吧?”如果你这样说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会比原来更低。因为他好不容易撕破脸皮争取到的权利却以失败告终,本来效能感就低,你一抱怨它就更低了。
8.任何人都会给关系好的人走后门。亲子之间也是如此。关系好,孩子才听你的。
9.做“水引子”的意义是,相信来访者是自己的专家,陪着他,提供一个安全环境——接纳信任理解欣赏,催化答案的产生。今天的咨询,这一理念得到了体现:始终让来访者做专家,聊着聊着就有资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