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之前读过你的一些作品,有一点特别好奇,你是如何与藏文化结缘的?
马超:2008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后来在网上看到西藏民族大学(当时叫西藏民族学院)有个藏传佛教哲学专业,觉得很有兴趣,当时心念一动,于是就通过民院的复试,来到陕西咸阳西藏民院读研。
主持人:那么你对藏文化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呢?
马超:最初,通过电视节目看到西藏的文化形态,觉得神秘又敬畏。藏文化是一种迥异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形态,它呈现出一种互融性特征,这首先表现在它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并且,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程度很高。
主持人:这本《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是你的新书,那么,书中哪个部分的内容是你自己特别中意,特别有触动的呢?
马超:有一个章节叫《纳木错:羌塘草原上的明珠》,里面提到了纳木错湖和念青唐古拉山的民间传说,这是一位藏族朋友讲过的。她说,从前有个美丽的姑娘,她与自己相恋多年的人终究没能在一起。两人死后,分别化作纳木错湖与念青唐古拉山,这样便能生生世世相依偎。我和自己心爱的人也分开了,但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希望能与心爱的人相伴到老,而不是化作高山与大湖。
主持人:在你的新书里,分享了许多与朋友间的趣事,你读书时肯定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吧?
马超:在民院读书时,藏语文是选修课,但我学得并不好。不过还是缠着藏族同学,让她教我唱她们本地的民歌,这位同学人很好,耐心地教给我。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藏语真的不记得多少了,所幸的是,与藏族朋友们之前的友情依旧深厚,写作过程中她们还给予了鼓励和支持,非常感谢!
主持人:以后的写作规划,可以谈谈吗?
马超:关于藏文化方面的书,已经出版两部了,一部是《听莲花生大师谈“心”》,这是在硕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写成的;另一部就是《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是关于西藏文化的随笔集。最近打算把之前写过的一些情感故事给整理一下,结集成书。
主持人:很想知道这些情感故事,是关于谁的?(一脸坏笑)
马超:有些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些是读者朋友通过邮件倾诉的。我曾问过他们,可不可以拿来当素材,他们说,没问题!至于自己的情感故事,就不写了吧。
主持人:在写作方面,还有什么打算吗?
马超:还想继续写散文随笔,把有意思的和温暖人心的故事都给记录下来。
主持人:写作是不是一项特别辛苦的事情?
马超:是!尤其当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怎么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觉得很沮丧。但还是想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主持人:可不可以谈谈你对生活的规划?
马超:我特别喜欢简单、随性、安静的生活。看看书,写写稿,不忙时就出去散散心。不对未来做太对预设,也就不会自我限定。
主持人:听说你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做冥想,是吗?
马超:是的。静坐一会儿,冥想几分钟,这样会觉得心里特别舒坦。
主持人:如果内心还是有些小情绪,怎么办?
马超:如果一个人24小时都是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那也不太可能啊。
主持人:你的读者中有不少是女性朋友,有什么话送给她们吗?
马超:容貌易腐,读书却能为心灵保鲜。
作者介绍:马超,80后女生,喜欢安静,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小小的房子和有诗有书有音乐的自由生活。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藏传佛教哲学专业,师从著名藏学家索南才让先生,目前为专职作家,《新人类》期刊“美心”“冥想”专栏作者。著有《趁年轻,开间小小咖啡馆》《在如水的时光里好好爱自己》《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