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最近读了不少简友们分享关于书的文章,比之起来,我读的书真的很少。

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不合格的。

我读的书很少,不过每一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都不那么单薄。

前几天看了一位简友的分享,他很喜欢《许三光卖血记》这本书,后面还回复我说,反反复复买了这本书五次。

忽然想起来,我虽然我没有那么夸张,不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反复读起来,也有三四遍了。

《追风筝的人》剧照

现在想起来又拿起了这本书,第一次读时,还是我那时的挚友借给我的,然而现在,我和他却也不再联系了。

如阿米尔与哈桑。

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的愿景

也是阿富汗人民的愿景。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而《追风筝的人》故事基调的转折,也从此彻底开始。

十四年抗战,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可怕。

因此我们也能切实体会到,诸如叙利亚、伊拉克等饱经战争摧残的国家中,人民的愤怒与痛苦。

作者生于1965年,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阿富汗人,目睹了这场战争。

作者移居美国的经历与阿米尔随父亲远渡美国的情节重合,让我一度认为这是一本作者的自传。

因为书中真挚的情感与诚恳的字句让我陶醉其中。

全书,我愿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让我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真挚的友谊,以及阿富汗独特的风俗节日。

而后半部分,基调灰暗。阿富汗战争打响,主人公远渡美国,与儿时的玩伴分别,其实,不如说是永别。

来到美国,移居故土。

在阿富汗人的聚集区。

这里有下层人民,有上层人民。有将军,有乞丐。但无论是什么,他们都是阿富汗人。

抱怨,不满,愤怒,悲痛,各种情绪在这里宣泄,无形的大手压着每一个人。

但这一切都源自那一份民族之心,留恋于故土。

正因为夹杂着这些爱国、民族、亲情、友情这些高尚情感情怀,才变得那么独特。

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里独自奋斗

对于我来说美国是一个埋葬往事的地方。

对于父亲来说美国是一个哀悼过去的地方。

                                                        —阿米尔

民族情节我很感触,但我更喜欢那部分童年生活。

阿米尔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财主,名望很高但更高的声誉。

都说有钱者为富不仁,但阿米尔的父亲有名的善人,逢年过节总会为乡里送去酒肉礼品,与仆人阿里情同手足,将阿里的骨肉哈桑视为己出。

也许正是这一份善意,为后面的悲剧铺垫出道路。

阿米尔与哈桑年龄相仿,一同长大。

虽说哈桑是仆人,但在阿米尔眼中,他更像是亲兄弟。

但那也只是像,并不是是。

仆人阿里也如此,与父亲一同长大。阿里早就成为了家人,于是对阿里的孩子哈桑与亲生儿子阿米尔则一碗水端平。

阿米尔因此而有一丝嫉妒。

阿米尔出生时,母亲难产去世,父亲悲痛无比。可能就因此,阿米尔总觉得父亲对他很冷漠反而将热情与爱都给予给了哈桑。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风筝大赛是当地有名的节日,很重大,追到风筝的人,将会获得无比的荣誉。

而从此,开始转折。

父亲曾经便是风筝大赛的冠军,很希望阿米尔能继承他强壮的体魄,但事与愿违,阿米尔从小就瘦弱。

但哈桑却是一把好手。

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哈桑与阿米尔合作将其他风筝都隔断后。

阿米尔大喊:“把他带回来。”

哈桑飞奔起来,他穿的那件绿色长袍的后褶边拖在雪地上,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在街道的拐角处。

为你,千千万万遍

停下,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塞夫是有名的恶霸,阿米尔被为难时,哈桑曾用弹弓救了他。

这次事情则相反。

市场都打烊了,哈桑还没回来。

阿米尔心急,去寻找他。

在角落里,阿塞夫与另外两个人,堵住了哈桑。

很明显他们要抢那个风筝,但哈桑,已经立下了誓约。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如果我喊出来,我生命中剩下的光阴将会全然改观。但我没有,我只是看着,浑身麻木。

他们,强暴了哈桑。

“你知道哈桑跟你喝着同一个胸脯的奶水长大的吗?你知道吗,阿米尔少爷?萨吉娜,乳母的名字。他是个漂亮的哈扎拉女人,有双蓝眼睛,从巴米扬来,他给你们唱古老的婚礼歌谣。人们说同一个胸脯喂大的人就是兄弟。你知道吗?”
我紧握拳头,合上双眼。

哈桑看到了阿米尔。

阿米尔躲在商店后面,等人走开。

我在昏暗的光芒中眯起眼睛,看见哈桑慢慢朝我走来。在河边一棵光秃秃的桦树下午,我和他相遇。

阿米尔一直想向父亲证明自己,通过风筝大赛。

他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时至今日,我无法扯谎说自己当时没有查看风筝是否有什么裂痕。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

“老爷会担心的。”他就说了这么一句,然后转身,蹒跚着走开。

阿米尔回了家,是风筝大赛的冠军。

是英雄。

“英雄”
他们转过头,接着爸爸嘴角亮起一丝笑容,他张开双手,我爸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爸爸紧紧抱着我,不断抚摸着我的后背。在他怀里,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感觉真好。

但从此,阿米尔与哈桑的隔阂,无法磨灭。

可悲的是,哈桑对此,并没有痛恨阿米尔,但阿米尔,因此嫌弃哈桑。

渐渐疏远他、为难他。

但他心中,还是内疚的。

但这种复杂扭曲的感情,

让阿米尔无法再将哈桑视为朋友。

不知道阿米尔是否还会想起与哈桑坐在树上,为哈桑读《列王纪》的日子。

是否还会想起,哈桑要阿米尔教他识字,要为阿米尔豁出性命。

再次坐在那棵树上时,

扭曲的情感支配了阿米尔,

将石榴砸向了哈桑,

哈桑在哭喊,阿米尔痛恨自己,痛恨哈桑为什么不还手。

因为阿米尔,

是少爷,

是朋友,

是一切。

我期待还能看到这一对兄弟,在夕阳下追逐着风筝,一同欢笑。在日落后吃着糕点,在火炉旁取暖。

一切不会按照剧本上演,

不总是美好的。

在阿米尔生日那天,冤枉哈桑偷窃他的生日礼物,哈桑应该已经明白了,为此接受了一切,把一切,告诉了父亲阿里。

哈桑从不说谎,只要他说,不是我拿的,

父亲一定会相信。

但他没有。

父亲的眼神猩红,但那是因为不舍。阿里的眼神猩红,那也是因为不舍。

我很痛恨阿米尔,他给大家带了巨大的痛苦。阿米尔也痛恨自己,他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巨大痛苦。

父亲早已把阿里与哈桑当作家人,但阿里明白,这里容不下他们了。

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

父亲眼里,盗窃是不能被原谅的罪行。

但父亲说:“我原谅你。”

“我们要走了,老爷。”阿里还是说出要走的话,“我们没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

“可是我原谅他了,阿里,你没听到吗。”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过日子了。”

阿里朝我瞟来,带着冷冷的、不可谅解的眼神,我明白哈桑告诉他了。他把一切都告诉他了,关于阿塞夫和他朋友对他做的事情,关于那只风筝,关于我。奇怪的是,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的太累了。

“我不在乎那些钱或者那个手表。”父亲说,他手掌朝上,张开双臂,“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说不可能是什么意思。”

“我们已经很为难了,别让事情变得更难,老爷。”

......

阿里哈桑最终离开了,

在父亲不解的怒吼中。

“哈桑哪里也不去。”父亲怒吼着。

是阿米尔赶走的。

哈桑一定在那个昏暗的房间里,哭喊着让阿里不要揭穿我。

这一别更似永别。

阿富汗战争爆发,阿米尔离开故土。

时隔多年以后,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再次踏上故乡,但一切,好像又如曾经那般相似。

父亲去世,阿米尔也成家立业。

父亲旧友拉辛汗一则电话,让阿米尔重回阿富汗。

阔别多年的故土,阔别多年的朋友。

早已面目全非。

打听来,打听去。

结局还是,令人潸然泪下。

阿里踩到地雷,被炸死。

哈桑结婚了,与妻子皆是哈扎拉人,如同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下等人。

在这混乱、充满硝烟的国度,到处都是些暴徒混蛋,哈桑夫妇不幸,在被那些混蛋为难中遇难。

然而,不幸中的万幸。

哈桑还有一子得以存活下来。

阿米尔走访福利院,最终,在阿塞夫手里见到了他。

阿塞夫已经不同于往日,也算是一个军队的小头目。

同时还是一个变态。

哈桑之子,索拉博。

有着与父亲同样的遭遇,

被阿塞夫强暴。

望着索拉博纯洁如的眼睛,

他想起了哈桑,

阿米尔下定决心救他离开。

阿塞夫要与阿米尔单挑,赢了,就放他走。

强壮的阿塞夫将阿米尔按在地上,

阿米尔呼吸困难,似乎在濒死之际时,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也许是命中注定。

索拉博继承了哈桑用弹弓的基因,

用弹弓再次救了阿米尔。

阿米尔带走了索拉博。

但索拉博是阿富汗人,阿米尔想带索拉博回美国时犯了难。

后来根据签证官提出的建议,要先将索拉博送回福利院。

但福利院悲惨的经历,让索拉博抗拒。

他不愿意回到那个地方,

并对阿米尔的行为,视作抛弃。

好在后面还是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不过,

他如父亲哈桑一样,

感到那种令人发狂的情感,

背叛。

索拉博的眼里,只有空洞与模糊。

与那个听到风筝故事就两眼发光的孩童,判若两人。

知道他见到了,

故事里面的风筝,

在天空中翱翔,

无拘无束,

就像美好的愿望。

在我们后面,孩子们在飞奔,追风筝的人不断尖叫,乱成一团,追逐那只在树顶高高之上飘摇的断线风筝。我眨眼,微笑不见了。但他在那出现过,我看见了。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他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他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他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他,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他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有了我刚刚看到的,这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我反复读了这本书许多遍,从情节的快乐但忧伤,从忧伤但快乐。

重复读来,亦是如此。

我在生活中也如此,从如意到不如意,再到如意。

哲学中不是说,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一切都不会那么容易。

但事物的发展也是上升的。

无论到底会怎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风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4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1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427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10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2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14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1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8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9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8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4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74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56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