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感觉尽管不再像以前那么浓,可每到过年,还是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情感。年夜饭,红灯笼,压岁钱。。。
大年初一,晚上看了一次好几年没看过的新闻联播。新闻里是浓浓的年味,记者采访群众,市民,当然还有我们最爱的子弟兵。
在东北的边陲,一个正在执勤站岗的年轻小战士,哽咽的对着镜头说“每次打电话回家,我特别想我爸妈,可我不敢说对他们说我想他们。怕他们难过。。。”
话没说完,小伙子眼泪哗得流下来。
我的眼泪也跟着哗得流下来。
我很难过,为什么想念不能说不出来?想念就要说出口啊,告诉爸妈,我想你们。我记得在国外读书那会,我特别想爸妈,可我也憋着,不敢说,怕说了,爸妈难过,担心。
有一次,打电话,我妈说,“你过得挺好啊,都不想我和你爸!”我才意识到,原来父母想听到我的想念,因为这是爱的传递。
我们从小受教育的方式,就是痛了忍者,难过憋着,生气受着。。。喜怒哀乐,都不能说出来,免得被人觉得你懦弱,你无能,你胆小,你娇气。厉害了,我的天,这所有本该滋养我们内心的情感居然被赋予了这么多恶魔般的标签。
长大了,当提及我们感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会了。无法描述,无法表达,甚至无法捕捉。对于父母我们只习惯报喜不报忧,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觉,以免又被数落一顿,还不如埋在心里好。日子久了,怎么觉得和父母越发的生疏了呢?
对于孩子,我们传承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孩子考试考得好,告诉孩子不要骄傲。孩子跌倒了,告诉孩子,不哭,不痛,爬起来。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告诉孩子,不怕,叫叔叔阿姨,要懂礼貌。
孩子幼小的内心也在复制我们隐藏,忽略感受的内功。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孩子给我们的回报,拒绝和父母的交流,互动。父母靠近一点,就会被挡回去。父母还苦苦相劝:“你跟我说说,你要我们怎样啊?”好不痛苦。
情绪,人与人交流最直接的桥梁,这就被硬生生砍断。剩下的就是对彼此行为的捉摸、评价、指责。有话好好说,先从感受自己的内心开始,先从述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说起。
那个戍边的小战士,请你每次打电话都告诉父母“我想念你们”
那些初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请你们毫不吝啬的告诉孩子“我爱你”
当孩子跌倒的时候,请诚实的问问孩子“痛吗?”
当孩子害怕的时候,请坦诚的告诉孩子:“妈妈看得出来,你很害怕,妈妈也有害怕的时候。。。。”
当孩子快乐的时候,请快乐的告诉孩子:“你看起来好开心,你一定为自己的好成绩骄傲吧!”
勇敢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不是脆弱,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有勇气表达自己。无论悲喜,无论哀怒。
今天就给父母打个电话说:“爸妈,我想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