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读《月亮与六便士》,书里的男主人公为了画画的理想放弃了一切,显赫的地位,丰厚的收入,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都像丢垃圾一样,毫不犹豫的丢进了属于过去时光的垃圾箱里。他决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没有家人,没有财产,只有他和他的绘画,贫困且自由。这一年,他40岁。
真荒唐,真是混蛋啊!这是作家的感受,也是读者的第一感受。然而,我却有那么点儿理解他,40岁了,为了别人生活了大半辈子,再不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再也没机会做了。
两年前,在我自己38岁生日的时候,我默默的想:再不改变就要这样过完一辈子了,我甘心吗?不甘心啊!没想到的是,到了年底,我真的离职了。我跟别人说,离职的客观原因很多,但也许,真正的决心是在半年前就下好了的。
毛姆是个负责任的好作家,书中这位莽撞的先生的确具有杰出的绘画天分,并且最终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这种孤注一掷的命运豪赌,往往赢的人不多。失败者被埋没在成功人士脚下的废墟里,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追求吧,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如果这位先生本就天分平平呢?如果他一生穷困潦倒,直到死了,他的画也没有被世人承认呢?那么他的人生是不是失败的呢?这么大的放弃成本下,坚持却毫无意义,他是不是就是个傻子呢?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有没有后悔过40岁时候的选择和决定呢?
孔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人真是可怜,40岁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还要等到70岁才能从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活着。在孔子那个年代,有几个人能活到70岁呢?
在现代社会,40岁可以不惑的人,应该算是智者或者大贤了吧。反正我是越活越糊涂了。二十几岁时年轻气盛,壮志凌云的想要干一番事业。人到中年了,再看那个时候的自己真傻。于是,不再有争名夺利的心,看淡了一切,反而更加迷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呢?可能就像歌里唱的吧:内心的平安才是永远。
说回《月亮与六便士》,很羡慕这位画家,40岁真的实现了不惑,并且坚定的做出了人生选择。虽然他生活得很贫困,但他在不惑的同时,也能从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活。这样,已经比世上大多说浑浑噩噩过完一生的人,强上太多了。即使到死,他仍然寂寂无名,也应该没有任何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