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uce
闫森最近接手了培训项目。
这个项目不好做,培训的事提出12个月了,反复折腾,花了不少钱、请了不少人、换了两次项目经理。闫森却不这么认为。
为了一睹闫森的风采,我决定亲自参与他的项目组。在跟随闫森做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人有三句口头禅:关键是······;那个谁会,交给他搞定;把公司的要求当做自己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关键是······
闫森的口头禅“关键是······”解读下来就是“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碰到的情况千差万别,抓住关键就能顺利推进项目,至于有些细枝末节,直接忽略吧”。
但凭什么说“抓住关键就能顺利推进项目”?我向闫森发出质疑,我相信成功的项目都是抓住了关键,但是我想反过来说真的不一定成立!
闫森解释道,项目计划再精确,也有“计划不如变化”的时候,唯一可控的就是其中的关键。这个过程中,需要敢于放大信念,还要适时地给成员打气鼓励,告诉他们可以做到。如果连这样的信念都没有,再简单的项目实施起来都蹩手蹩脚的。
对待细枝末节的部分要跟对待关键部分是一样的,只不过两种态度截然相反。全力盯着关键,全身心放松忽略细枝末节(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闫森这样补充道。
碰到这么个项目经理,我也真是觉得“烧脑”,总有些不同寻常的思维蹦出来,带来惊喜的时候伴随着风险。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思考事物本身,却从来不去思考“思考的过程”,“元认知”的概念就像天方夜谭。
放大信念≠盲目自大,忽略细枝末节≠忽视关键细节
那次讨论后,我整理了与闫森的交流记录,发现这里面还藏着两个陷阱。“盲目自大”与“忽视关键细节”,这两者与“放大信念”、“忽略细枝末节”看起来很接近,其实意义上天壤之别。
“放大信念”,是建立对事物正确、客观认知的基础上;“盲目自大”则是过分主观、盲目乐观、自以为是。
“忽略细枝末节”,是指忽略那些并不关键的成分,这些成分不会影响这个大局却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因此选择忽略;“忽视关键细节”,这对项目推进来说就大不利了,举例来说,一座大桥上面的每颗螺丝钉都是关键细节,因为任何一颗螺丝松掉都可能导致整座桥梁崩塌,项目失败不言而喻。
学习、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有的人却总是进退两难、事与愿违呢?也许是关键没抓对,也许是不够自信,还有可能就是盲目自大、忽视关键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那个谁会,交给他搞定”
第一次听到闫森这么说的时候没在意,结果那一天内,讨论项目计划的8个小时里,这话他说了大概20遍!20来个关键培训全这么分给别人来做。
我怎么想都觉得这是个“骗子”,他好像什么都不会,全是找这个来帮忙搞定,找那个来帮忙搞定。可是奇怪的是,那些同事却好像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援助请求”。我又找到闫森,这到底有什么门道儿?
闫森就是闫森,一点不避讳,直接说:“对呀,那20来个培训我确实不会呀!他们会,我就想请他们上,我也要当回学生呢!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事半功倍!”
我就更不解了,道理没毛病,但是别人凭什么愿意帮你,我没见他们这么乐意帮助别人?
闫森回答道:因为我不是伸手党啊。你看到的只是我找活儿给他们干,你没看到的是在这之前我帮了他们多少!你看到的只是我不会这20来个培训,但是你没看到的是我为了能争取把项目按时推进,已经早早跟公司申请这部分培训的考核功劳都要算他们的!
这么一听,我才算明白,这个30岁不到的项目经理简直就是个“职场老狐狸”,其实这些项目都是他在跟进,每天花费不下于5个小时,功劳最终却统统算给别人,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心态”啊?
对于自己职场上不在行的东西直言不讳,丝毫不顾忌别人抓他小辫子给他穿小鞋,还邀请别人来全力协助,只为项目目的,这又是什么“操蛋的理念”啊?(我周围真没几个人敢这么干)
大致一看,是一个矛盾式的自杀体,细致一看,我看到两个大字——格局!
见人之长并能为我所用,取人之长不再补己之短而是直接替我进行,同时需要别人帮莫做伸手党。这样的人平时看不到他们忙东忙西,关键的时候却能稳坐军中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把公司的要求当做自己的追求
在闫森组建的项目办公室里,贴着一排显目的大字“把公司的要求当做自己的追求”。
我知道这只“职场狐狸”肯定又要“搞事情”!从他进公司第一天起,我就瞄着他,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怕是调整下办公桌,都有他的“项目动机、项目目的”。
我问他,这又是哪一出!果然如我所料,闫森早就“准备”好了答案。他说这是他培训团队的“团队文化”。
接下来,他对我这个“新人”继续普及道:
首先,“我不会”是一种“病”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不会”似乎成了一句万金油,但是闫森看来,这就是一种病,这个万金油能立马推卸自己的岗位职责,这个油,他不允许用。
他说,我允许你说“我不会”,但是你要加一句,“需要我给你多长时间你才会”!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义务学校,常常把“我不会”挂在嘴边的,基本上都很难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谋求利益,更不用说以队为伍、以公司为家了。
个人的视野只有碗口那么大,还怎么期待ta装下一片海洋?!
其次,不求你改变公司,但求你做好本职工作,若能在此基础上能再为公司做出一点贡献,那就更好了
闫森说,他的团队文化实际上有两句,还有一句是写在他的笔记本里,两句连起来是——公司的理念就是我的信念,公司的要求就是我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动不动拿离职说事的人,抓不住工作的关键、瞄不准事业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格局小了”;那些三句话就跟同事要杠上,请人帮忙还一副理当所然、好大喜功的人,说到底视野就碗口那么大;那些老是忙东忙西却怎么也看不出成绩的人,真相可能就是ta根本就没格局啊!
身在职场,没有格局,哪能如鱼得水。
晨读材料:这样提升格局,可以让你离成功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