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目标回顾
完成情况
本月共安排任务10 项,完成7项,完成率70%, 完成计划外任务2项
3个核心目标完成情况说明
• 核心目标1:Specification project 完成初步的gap 分析,已完成,并制定出了draft 的assessment flow,同时也escalate 目前项目的困难,这里面的思路就是挑战的能力圈,尽我所能workout出来一个draft,然后征集大家的意见,快速迭代。同时有问题及时说出来,不用自己死撑。
• 核心目标2:Gemba Walk communication training workshop and principle alignment,已完成,当时确定这个为核心目标,应该是因为它的紧急程度,同时对我来讲,难度也比较大,但是这个目标跟自己的核心business其实并没有很紧密的关联,同时因为现在回头来看,lean 已经不是今年发展的重点。
• 核心目标3:装修工程完成,这个没有完成,其实这个目标制定的不太合理,因为整个装修的进度受到项目经理控制,还受主材生产,到货安装,还有我的可用时间等等的制约,而且我现在并不着急入住,所以其实我只需要及时的协调各方的进度和自己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安装就好。
2. 各领域情境综述
Physical
本月饮食,运动和体重
o 饮食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健康,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饭,没有过度饮食
o 运动的话基本上维持在每周2-3次的水平,慢慢开始建立仪式感
o 体重和体脂方面跟上个月相比,体重上升0.9kg,体脂增加0.6kg,可能还是跟运动的频率不固定,强度不算大有关。同时饮食方面,尽可能7分饱吧,稍微控制一下。
本月睡眠
o 睡眠质量比较低,只有60分
o 入睡时间也偏晚10:45
o 睡眠时间只有6.5小时,相对来说偏少一些。
o 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月其实工作和生活上压力都比较大,内心比较焦虑,睡眠质量不高。同时还参加思考快与慢的共读,早晨5点前就要起床,所以睡眠时间也不足。可能这就是在成长和健康之间的一点权衡和选择吧,但是因为现在困扰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一些思路和解决措施,共读早起的仪式感和生物钟也在逐渐形成,所以下个月的睡眠质量应该会有所提高。
本月好朋友
o 没有什么异常,但是缺少睡眠可能会对未来造成一些影响
I-Job
本月QC工作
o 完成了Crestor API report的update 和批准,过程中了解了为什么要让供应商取样的背景,供应商取样的流程,也算是稍微有点收获吧
o Specification的项目完成了小组内的讨论,但是效果不好,能够感受到是大家本身的经验,能力都还不够,所以及时的escalate,寻求领导的支持,并且在YD的思路引导下,挑战自己的能力圈和逻辑思维能力,做出了assessment的基本流程,等待后面的进一步讨论。顺便还学会了怎么用basic 的Visio 软件
o 实验技能提升方面,依然进步不显著,本月只是完成了高氯酸滴定的资质确认,非洛地平的熔点,紫外鉴别,高氯酸的标定,氯化物测试。这也是一直让我很焦虑的点,其实也是我一直在逃避的东西,庆幸的是这个思想的捷径我终于想明白了。具体在spiritual 中反思吧
o 完成了auditing checklist 的draft 版本,后面的话计划是更加详细和结合实际的Gemba可操作和指导性来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o 文件类SOP的阅读基本上也算是读完了,但是质量不高,罗列了一些有疑问的点,后面可以再讨论吧。
o 参加了项目管理的培训,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概念,同时形成了脑图总结,未来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的实践,应用,不要让它变成了沉没成本。
lean方面
o LMR 审计结束,从前期准备,沟通,全程的陪同,QC的tour和翻译,整体过程还算顺利,也算是给lean的交接一个比较好的收尾。后面也就希望可以聚焦在QC 实验和系统化认知的提升上了
o 完成了Gemba walk 中关于探寻式沟通的salon 分享,把探寻式领导力看了3遍,然后做ppt输出,分享,整体感受是这个的受众其实更加适合于领导,所以把这个话题给大众分享,本身可能对象就不太对,但是分享的效果还算可以,有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让我自己对于沟通和探寻式提问的理解和认知加深。输出倒逼输入吧。
o 完成了Gemba walk 的流程的梳理,并给team member 和QA LT 进行了探讨和优化,并让各部门就此来制定改善计划。Gemba的项目到此,后面只是想针对于QC 本身的Gemba,再做一些深入和优化。其它部门的就是让他们自己来决定了。
I-Life
本月个人成长方面
o 参加思考快与慢的共读活动,觉得感触很多
情绪的捷径和偏见
刚开始读序言的时候,觉得实在是太难了,而且看到群里大家都在发文章,内心非常焦虑,此时内心不断的萌发出想要放弃的捷径。而且每天5点不到起床,本身对于身体也是一个挑战,再加上还那么难。可是后面看到老大的文章,才明白其实读书重要的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去先保证进度,不用强逼着自己要跟别人一样的标准,比如我只是先听课,自己做做笔记就好啊,为什么一定要每天听完脑图,简书输出,输出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帮助理解的一种方式,还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其他人差呢?而且从开始,我就明白这是一件复利和边际成本递减的事情。所以畏难的情绪其实是系统1在认知紧张下的捷径和偏见,当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降低标准,只要自己能够跟上课程进度,每次参加,听老大的讲解就好,至于后面的简书输出,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精力,思考等等来综合决定。当打破情绪捷径后,后面的几天,我发现我可以看得进去书了,似乎理解力开始有提升了,而且会不自觉的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的问题和情境产生关联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所以啊,在自己能力圈内,先跳出捷径,慢慢来,持续做,一定会慢慢感受到复利和边际成本递减的感觉的。
框架性思维
其实之前的时候也做脑图,就是把书的内容做摘抄,做成了一个看似框架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告诉自己我整理出框架了,然后可以去分享,体现自己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脑图只是一种体现形式,核心的关键是理解整个文章在讲什么,到底是如何展开的,每一个分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当脑海中能够出现这样的框架的时候,到底是不是一定要以脑图画出来,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但是之前只是在追寻一个形式上的框架搭凑,表明的虚的东西,却没有把时间花在真正的思考到底是如何归纳和演绎的,内核跟本质上。所以看书没有真正的看进去,只是用所谓的脑图和今年看了几本书的数量来告诉自己说,我已经很努力,很厉害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读书真正的目的是提高理解力,而解决我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数量和形式的体现。由此拓展开,我开始锻炼自己尝试去画出QC 的体系,框架,尝试着让自己在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够有意识的先问问自己框架是什么?黄金思维圈的假设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有个整体的方向,才不会迷失方向和陷入细节。
装修方面
o 按照计划往前推进,墙纸和窗帘订好了,油烟机烟管,热水器,吊顶,窗户也安装了,空调支架也订好了,美缝这两天也会完成。
Emotional
本月参加了俱乐部五周年的活动,看到了老大谈自己的创业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思路,他的分享也让我开始思考这几年来我自己掉过的坑。同时还认识了小鱼嫣然,Ires,还有一些之前只在线上见过,线下没有的伙伴。
跟LL 在上海catch up,聊聊彼此的近况,发现大家的状态都不是很好,同时也开始思考朋友的意义吧。其实在真正心情空虚,情感孤独的时候,有人陪伴和安慰固然很重要,但是却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还是要去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还有真实发生的一切,然后跳出情绪,去思考问题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想到了思路,才能真正的释然。
思考快与慢共读认识了王勇和丫丫,然后本周进行线下的第一次见面,我们70,80,90 年的人都有,大家居然都对个人成长有需求和兴趣,这一点让我欣喜,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就像王勇说的吧,我们的期待应该就是:情感支撑,心智成长,未来也许可以把这个平台做大,实现价值变现。同时我还有一个期待,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可以认识黑天鹅事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他。所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展示内在的人格,那个真实的自己,相信一定可以吸引到同频的人的。
Spiritual (反思)
职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思考
o 听完老大分享5年的掉过的坑,和思考快与慢的共读分享后,我对自己这4年多的职业发展路径做了罗列,然后如梦初醒般的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掉了很多坑,原来我一直拒绝做实验,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捷径和偏见。
我掉过的坑背后的道理
沉没成本
其实4年以来,我在QC核心business 实验上几乎是没有什么进展的,间歇性做过一点实验,参加了电子系统的管理员培训,但是这些都只是学习了皮毛,后面根本就没有实践和应用,所以基本上都变成了沉没成本
存量与增量逻辑
我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自己最熟悉的data review的工作,其实整个的流程我已经很熟悉了,每天就是不断的重复着,数据的量也蛮多的,其实每天就是在不停的机械的核对着,没有太多的思考,相当于一直在耗着存量。
但是在别人都已经在学习不同的实验,同时还学习其他比如样品,对照品等等的管理的时候,我还依然抱着data review 不放,没有去学习其他的东西,所以在审计的时候,介绍实验室时才会那么不自信,因为其实我真的什么都知道的不怎么深入,没有增量的学习和摄入,慢慢的,其实我陷入了低水平的重复中,一直都在耗存量。
没有把握住重点和抓手,低水平的勤奋
原来我的思想中一直都有一种捷径,那就是可以通过data review 了解实验室的体系,因为各种体系产生的数据我都会看到,当我开始把整个实验室的体系结构图画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自己蠢爆了。
QC的核心业务是检验,所有的核心系统都是围绕着检验开展的,data review 只不过是最后的一个确认环节。或者说不是key business,只是supporting。只有真正的通过testing的操作,实践,思考,才能真正的了解实验室各个体系,核心业务,才是真正的在满足组织的需求。所以实验才是抓手,而不是我以为的data review。通过纸质的一点记录,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实验真个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和偏差的调查,无法真正的实践和加深认知,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两年我跟周围的同事开始真正的拉开差距的原因。因为他们都在满足key business 的需求,创造价值,自然可以得到认可。而我却一直在逃避,同时也期待得到recognition,所以我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toastmaster 和lean 上,我以为如果那么样的话,我也能做出点成绩的,打造reputation。可是我又错了,在公司,这些都跟business 不直接相关,如果没有核心business 创造价值,这些做得再好,也没有用的。如果有核心business,这些东西是可以锦上添花的。但是我却舍本逐末了。
o 我要怎么做?
计划框架已经出来了,后面就是利用上下班车的时间,建立仪式感,固定的就是用来进行实验和实验室体系SOP的思考和总结,并且晚上及时总结,归纳,形成习惯,建立仪式感,在这个点上持续的精进付出,既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浪费,现在就应该思考如何快速的精深训练了
单身的压力思考
o 我开始读陈果老师的书,其实我们很多的时候做很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是我们习惯性的从众的选择,因为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从众选择一条平庸的道路,一条看起来和别人一样的道路,至少代表着安全。人的成功有三种标准:1)普通的物质获得,比如财富,权利,地位也是普通世俗来评价成功的标准,2)气质,健康,但是所谓的这种拥有,都只是暂时的一种使用权,别人或者时间终将可以把这些拿走。3)是成为你自己之后的那种人格,是不会被时间带走的,就好像乔布斯,梵高等等,他们本身的那种存在和带来的影响,一直都会在,与你所拥有什么无关。
o 所以不是世界离我远了,而是因为我离自己的心远了。人活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是认识我自己,成为我自己,实现我自己。 而现在的孤独,应该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是一个时间和空间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去思考到底要如何成为最真实的自己,然后至于是否可以吸引来那个对的人,也许还要靠一点运气。但是在那之前,请先努力成为你自己,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3. 下个月的主要安排
实践实验技能提升计划(班车时间,中午休息时间,保证每周2个实验和体系能够理解,吃透,实践)
Auditing 和Gemba 的checklist 细化优化
思考快与慢共读活动持续参加
装修主材安装持续跟进
Specification 项目确定assessment 流程,并完成gap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