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语:之前谈过读中年时期鲁迅先生回忆往事的文章,要善于从其平静的文字中去捕捉其真实的内心想法。有时候,只孤立读文,不能知人论世,或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是很难准确把握作者的心境的。今天,一起读读刘瑞琦的藤野先生评析,能看出瑞琦的用心,不仅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仔细揣摩,也能查找资料解除困惑,盼望每位同学都能学习这种精细读书的方法和精神。
我读“藤野先生”
刘瑞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外套,寒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初时看这人感觉相貌也不怎么样,不拘小节,倒似一个马马虎虎“浪子”,但是从“八字须,戴着眼镜”又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绅士。
他,就是藤野先生(据书中所说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先生日本求学时的解剖学教授。
《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讲的是藤野先生对鲁迅学习的帮助。其中,藤野先生帮鲁迅修改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连鲁迅文法的错误也加以指正,这也反映了他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这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显然,帮鲁迅改血管,不允许有半点偏差,反映了藤野先生非常的严谨认真。“‘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讲了藤野先生极其热情诚恳地为鲁迅敢解剖尸体感到高兴。
读完了《藤野先生》,我确实对藤野先生心生敬畏。可是,我依然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藤野先生唯独要对鲁迅这么关心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又反复读了这篇文章。
文中说“还没有中国的学生”。难道藤野先生主动帮助他是因为他是唯一在仙台留学的中国人?他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使一个教授都对他青睐?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也是被日本人蔑视的,为什么藤野先生不去帮助优秀的日本学生而反而来帮助一个异国的受蔑视的中国留学生?
于是,我找到了藤野先生的文章《谨忆周树人君》:
1.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
2.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的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3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显然,日语并不流利的鲁迅到了仙台学习也比较吃力,没有人能帮助他,陪伴他;而且日本的学生们把他当作异己,嘲笑他。这时,他既觉得孤单,又觉得失落。那种孤独,是一般留学生体会不到的。那种孤独,蕴含着一种轻易就使人沉沦的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那种孤独——甚至可以说是从面子到里子,从脑袋到灵魂,深入骨髓,渗透毛发。鲁迅可能也曾想过放弃罢。
可是,藤野先生仿佛看出了这一点。
一个真正抛弃民族隔阂,偏见的老师才可以做出帮助一个中国留学生的事。藤野先生希望鲁迅能把先进的医学学好然后传到当时落后的中国去,能将医学发扬光大去,能用医学拯救更多中国人。这种无国界的学术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现在,我终于感到,在日本的普罗大众中也是有有血肉的,善良的,有高尚情操,隔阂世俗的人,尤其是值得尊敬的老师。
虽然鲁迅最后弃医从文,但仍然没有忘记藤野先生给与他的一点温暖。每当鲁迅想偷懒时,只需要抬头看一看藤野先生的画像,便能又继续做下去的信心。仿佛藤野先生已经成了伟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