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进教室的小朋友被妈妈带来咨询室,刚开始很有耐心,后面上课铃声响起时候,有急躁,生气,担心自己搞不定。
这些情绪怎么产生的?
1.急躁妈妈,憋气不言孩子,妈妈忍不住打孩子事件。
2.车子,交通,妈妈孩子身上衣物。妈妈没吃早点,自身状态不佳,遇见孩子不进教室,易躁。
3.公婆来沪担心处不好。妈妈离沪舍不得。担心老公早上的情绪不稳。
4.我是心理老师的角色。
5.童年时妈妈责骂爸爸慢,笨,不能解决问题。我心中也害怕同样责骂,担心自己笨,慢,解决不了问题。
6.心理预设自己是心理老师,高于妈妈与孩子,他们是弱者,我是强者。刚开始没有做到平等对待。需要相信孩子,妈妈自身力量。寻找到她们身上的资源,优势。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我的急躁,生气,担心,由于这些环环相扣的发生,而产生了。
后面得以快速解决,孩子及对去上第二节课,心情舒畅,觉得自己很棒,喜欢棒棒的自己。
这个心情产生的条件?
1.我尊重孩子一个人思考的空间,耐心等待,看见孩子勇敢表达尝试,相信孩子的勇敢表达,力量,给予鼓励。
2.妈妈支持,主动离开,给我和孩子单独相处空间。妈妈可以冷静下来,照顾好自己喝水。
3.孩子渴望被看见,渴望有力量,有选择权。
4.妈妈公司老板的支持,宽容,允许妈妈晚一会到公司。
5.我的觉察,及对转变。由解决问题的人,变成一个激励者,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解决问题。鼓励妈妈和孩子。
原来一种感受产生,是多种因缘聚合。对自己有了更多宽容,体贴。我的模式习性,应该也是多种因缘际会,学习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的过错。每个人都是网上一个点,独立而联合,平等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