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受不到快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性的,往往是由于生活压力、关系丧失、自尊受挫导致了情绪的抑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几个月到一两年),一般会逐渐好起来。
另一种情况是自童年期就广泛存在的不快乐,延续到了成年期。对他们来说,生活太艰难了,他们对学校和学习,对人际交往,以及之后的工作、婚姻、养育孩子,都是恐惧和抵触的,只是迫于社会压力在应对着。有些人甚至很早就有自杀念头,结束生命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
本文试图来分析一下长期缺少快乐的童年期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幼时缺少安全的依恋,导致失去了快乐的基础;由于缺乏带来快乐的关系,久而久之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然后从关系及情绪的角度,提出改善不快乐状态的建议。
1 缺少安全的依恋,失去了快乐的基础
幼年时,安全可靠的照顾者是孩子快乐的来源。成年后,一个亲密的对象(伴侣或孩子)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来源。
米契斯(Micic,1962)对一个13个月大的小女孩做了如下描述,这个小孩因为支气管肺炎住院而不能在母亲身边,导致了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摘自约翰·鲍尔比《依恋》一书):
德詹丽克在发育和营养方面都很好。她入院时母亲不在,独自度过了几天的时间。她总是无精打采地躺着,不想吃东西,但只有在睡梦中才会哭泣。她并不排斥做各种检查。当我扶她坐起来的时候,她会立刻转过身又躺下去。
第三天,她妈妈来了。她一看到妈妈就哭了起来。随后她安静下来,显得异常饥饿。喂饱之后她就开始微笑和玩耍。第二天我走进病房的时候,我都没有认出这个孩子,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以为她会躺着睡觉,实际上她却在母亲的怀里微笑。一个心理上抑郁而且持续昏睡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女孩,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令她感到快乐,她总是在笑。
当妈妈不在德詹丽克身边的那几天,她陷入了焦虑与抑郁,行为上也显得退缩,此时,周围的环境让她害怕,根本无法产生兴趣。当妈妈陪在德詹丽克身边时,这个安全依恋的对象让她快乐,周围的事物也让她感到有趣和好奇。
与安全依恋相对的是不安全依恋,这些孩子的照顾者不能带给孩子安全感,更多的是惩罚、压迫、情绪宣泄、疏远和拒绝,以及相伴的是压抑、沉闷、厌恶、被抛弃的恐惧等等。有些孩子能够从同伴或其他亲属中获得快乐,这或多或少能够平衡内在的不开心。一些孩子因为人际交往上的问题,连这些快乐也失去了,他们将长期被不快乐所占据。
2 缺少带来快乐的关系,逐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能带来安全依恋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快乐的人。情绪健康的小孩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的身边会有一个或几个有趣的,有活力的人的陪伴与玩耍。这些人可以是父母,或者他的兄弟姐妹,或者其他的照顾者。这些照顾者会乐意与孩子相处,双方都能从这段关系中收获快乐。从小到大,与照顾者,或者与其他小伙伴的游戏伴随着这个小孩的成长。
情绪健康的小孩能够创造快乐,即使被放在一个没有任何玩具的房间,他们也可以从身边的小物件,比如,一张椅子、一个小凳子、一张白纸中获得乐趣,他们会反复地把玩,不断地有新的玩法和新的发现。他们也可以从嬉戏、逗乐、奔跑、打闹中获得足够多的快乐,这些快乐能让他们充分地应对在幼儿园、学校环境中的压力。
而情绪不健康的小孩容易感到无聊和厌烦,不断地抱怨着要离开,想去更好玩更刺激的地方。他们对于规则与要求会非常敏感与抗拒,对人际关系容易感受到压力,社会适应很困难。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照顾者要么对小孩不感兴趣,要么照顾者自身也不快乐,因此,这些孩子很少能够在与照顾者的关系中感受到快乐。
长期不快乐的人会去寻找一些有刺激性的活动。在童年期,他们会去偷窃、恶作剧、撒谎、割伤自己,或者加入犯罪团伙,成年后会有性滥交、酒精成瘾、游戏成瘾、暴饮暴食等,只有这些带有强烈刺激性(快乐和痛苦)的活动,才能宣泄内心的不快乐感,恢复内心的活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童年时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长期缺少了关系中该有的快乐互动,久而久之,不快乐的体验占据了大多数。他们经常性地与不快乐做斗争,比如,试图通过学业上或工作上的成就来缓解痛苦,这或许是他们对成功非常执着的情绪原因。遗憾的是,当这些积极反馈消失后,就会被无所不在的空虚、沮丧与无聊所吞没了。
那么,一个长期不快乐的人如何能更多地恢复快乐呢?
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童年时就开始的不快乐体验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想要好转并非那么容易,不要想着做几次咨询,简单做些冥想,或者跟人倾诉一下就能好转。当然,改变还是有可能的。有了足够长的时间,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比例就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感受快乐的能力便能恢复。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获得相互信赖,彼此滋养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愉悦感;二是改善消极情绪,为快乐的产生提供土壤。
一,获得相互信赖、彼此滋养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愉悦感
这个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和友谊。如果有了如下的积极改变,那么,关系中的愉悦和满足,以及内在的安全感就会充沛起来:(节选自:人格组织的结构化访谈:STIPO—R)
从短暂的、不稳定的关系到获得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
从反复地与他人冲突和疏远,到很少发生冲突,以及建设性的解决关系冲突。
从总是在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到愿意在关系中经常考虑他人的需要。
从对他人容易厌倦或失去兴趣,到能够持久地对他人感到兴趣。
从很难信任他人,很少坦诚开放,到发展出以开放、公开和信任为特征的关系。
从很难给他人情感支持和安慰,到为他人提供情感支持没有困难。
从无法将温柔的、爱的感觉与性整合起来,到能够将温柔的、爱的感觉与性体验结合在一起。
从经常对人发脾气,经常性的挑衅他人,到能够克制地表达情绪,很少因为情绪失控而失去关系。
从希望他人失败,破坏别人的成功,到能够不被嫉妒影响关系,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痛苦。
从为了个人利益歪曲事实,经常说谎,到除了偶尔“善意谎言”外从不说谎。
从经常为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到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为自己谋取私利。
这些关系品质的获得并不容易的,这是一个人终生的成长方向。通过生活阅历,以及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才能拥有。当一个人具备了这些关系品质,那么,他的关系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关系中的信任感、相互依赖会越来越多,为快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程的心理咨询对于关系的改善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不断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共情的能力,分化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对于关系深入的各种负面态度,等等,一个人才能更多地培养出平等的、互利的、相互愉悦的良好关系。
二、改善消极的情绪状态,为快乐的产生提供土壤
长期不快乐的人很难从从人际互动、工作、学习中收获快乐,很多时候这些活动成为了压力来源。而情绪健康的人能经常性地从工作、学习、娱乐中感受到乐趣,这些快乐能够充分抵御外在压力。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会有来访者的父母要求咨询师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孩子多去运动,多跟人交往,多花些时间在学习上,但咨询师知道,这些建议如果给一个情绪正常的人是没问题的,但对于一些长期不快乐的人,这些建议会让他们很反感,因为糟糕的情绪状态无法让他们承受略多的压力。
情绪的改善包括消极情绪的调节和积极情绪的培养,需要从行为上、关系上、认知上、生活方式上做些改变,具体可参见:情绪出了问题,但是看不起心理咨询怎么办?当然,如果你信任心理咨询并愿意深入了解自己,做一下长程的咨询会更好。
一个人情绪改善的标志之一是能够放松下来,内心对消极情绪的对抗减少了。包括焦虑者能够感到疲惫了,睡得着并睡得香了,可以去深入思考某些问题了,能够投入地学习和工作了;或者抑郁者不会过度思维沉浸,不再那么地执着于消灭或想通某个问题了。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消极情绪减少之后,积极情绪就会被更多的体验到。
很幸运的是,人先天有追求快乐的倾向。只要有了适合的土壤,快乐就能被开发出来。前面那个13个月大的小朋友德詹丽克,当妈妈来到她身边时,抑郁的她马上恢复了快乐的能力。
很多被不快乐所折磨的患者,当他们拥有了一段友谊,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或者当消极情绪不再让人透不过气来时,他们感受快乐的能力逐渐恢复了。此时,他们可以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收获快乐,原来令人煎熬的活动也变得不那么可怕。在某一刻,似乎得到了重生,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这么美好,原来平凡的事物是那么让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