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年底接触定位,到2016年开始学习定位,并尝试着在所服务的公司开始实践定位(当然是在顾问公司的指导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定位,好像一学就会,但是一用就错”这句话所表达的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定位》这本书(无论是哪个版本)本身来讲,并不像一些专业的学术书籍那样,没有什么大段的专业理论和过于专业的、复杂的术语,而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大量的案例来的。因此,好像学习、理解起来并不太难。然而,到开始应用的时候,往往就会出错,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限的,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个概念,却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和误解。
自2016年初开始,本人就买了定位系列的书,开始通读(微博上开有#定位每日一读#的话题,作为每天读书的纪录)尽管读完了22本相关书籍,但距离真正掌握、能够正确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际上,定位并非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战略思维的方式,若只见其表象,而不研究其思维的路径和它的本质,当然避免不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
怎么办呢?书读千遍,其义自现。那就要把定位这一系列的书籍,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的研读,直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它的思维方式方法、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这也是定位一直主张的,我们要坚信聚焦和坚持的力量……
一、定位是什么,定位的本质是什么
定位是针对竞争对手,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优势位置,从而获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定位是一种思维方式,把我们习惯性的从企业内部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转化为从企业外部视角、从竞争的角度、从顾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或许就是你自己。但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即: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竞争,一个是顾客心智。
竞争:定位不是我想怎么样,一定是针对竞争,竞争决定了你的优势在哪里,你能够做什么以及你的位置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和价值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而非我们自己。
心智:定位是在心智中针对竞争建立优势位置,是在心智中进行的,而不是在产品层面,所以,不存在什么产品定位、场景定位,人群定位……
定位是一个动名词,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一定是根据竞争变化而变化的。
定位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营销史上指出: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二、定位产生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这是选择暴力的社会,我们人人深陷其中,我们都是受害者——
媒介爆炸:从包装、杂志、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WiFi广告、微博、微信、自媒体、头条、抖音……广告的媒介在日益丰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媒介并没有完全取代旧的媒介。现在拿出我们的手机,看一下我们的微信关注了多少订阅号了,又有多少是我们经常认真读的呢?看看我们手机上新闻类APP吧,我们又关注了多少各类新闻呢?微博上又有多少好友在@你呢?
产品爆炸:去超市逛一逛吧,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如果没时间逛超市,就在网上打开1号店吧,搜一下诸如:果汁、啤酒、牙刷、尿不湿……我们听说过的有多少种呢?我们需要多少个品种呢?
广告爆炸:如今,广告的媒介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底部了,任何一种新生的事务,都被砖家冠以“XXXXX营销”,比如:微博营销、微信营销、WiFi营销、粉丝营销、社群营销、抖音营销……广告早已不限于贴在电线杆上了,贴在臀部的广告、贴在胸上的广告、打开视频必须看广告(而且从15秒到90秒,甚至几分钟,越来越长)、电梯门口是分众传媒的广告、走进电梯里电梯三面广告、空气中还飘荡着FM广告……今天你记住了哪个广告?它是卖什么的?
另一方面,人们的心智就像一道屏障,对信息进行筛选,并将大部分信息拒之门外。并且只会接收与先前的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心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
心智排斥与已有认知不相符的信息(心智难以改变)
当下,信息海量传播,大脑形成了防御机制,只要认为某信息无法处理,就会将之拒之脑外。新信息只有符合目前的认知状态,才能被大脑接收。否则,就只能被过滤掉。
心智容量不足
大脑不仅排斥与现有知识和经验不相符的信息,而且大脑本身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信息。根据哈佛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理论,普通人的大脑最多可以同时处理7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某一类别的事物我们最多记住不超过7个的单位信息。更残酷的是大部分人只能记住2个左右的牌子。
心智分类储存(产品阶梯)
为了应对产品大爆炸,大脑学会了将产品和品牌分级、分类,以便于对信息的管理和储存。最直观的办法是想象大脑中有一排梯子。梯子的每一层都有一个品牌。不同的梯子代表了不同的品类。有些梯子有很多层,但很少超过7层。有些梯子比较短,只有两三层。相对于名字,大脑更容易记住品类。所以要推出新品类,就必须在心智的梯子上占据一个位置或抗进去一个新的梯子。
传播需要新方法。定位,就是解决信息的无限性,与心智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一套思想体系——身处过度传播的社会,如何使声音被听到?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将信息极度简化,信息只有足够简化,才有可能进入心智。要摒弃那些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信息,将信息极度简化。一词占领心智。
三、为什么要定位以及如何去定位
正如前面说的,选择太多与心智有限,给组织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紧张和危机。德鲁克说,组织的成果不在于组织内部,而在于组织外部。当组织的成果因为不能获得顾客的选择而变的没有意义时,组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动力。
因此,“在顾客的心智中,针对竞争对手确定最具优势的位置,从而使品牌胜出竞争,赢的优先选择,这是企业需要全力以赴抵达的成果,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唯一理由。”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做?学过定位的应该都知道,顾客“用品类去思考,用品牌去表达。”因此,企业要想赢得竞争,获得优先选择。就要利用定位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工具,让品牌成为参与竞争的主体,激发品牌生产力,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夺取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资源。实际上,因为竞争一直存在,定位也是客观存在的。要么你在正确、精准的定位,要么你在错误的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组织都需要定位。
定位,以认知为基础,以竞争为导向。因此,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书中也提到了定位四步法: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需要以竞争为导向。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者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心智。
后来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了传播的力量,因此,把原书中讲到的定位四步法,改成了定位五步法,即竞争分析——确立定位——建立信任状——运营陪衬——定位传播。
四、定位理论出现的方式很定位
定位理论一再强调:公关建立品牌。仔细阅读书中关于定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发现定位理论被提出的方式,其实很定位,是一场定位公关的胜利。
人类的认知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那就是人们都相信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且会相信,未来的是更好的,新的理论也好,还是其他什么也好,一定会超过老的,因为这是时间发展的规律、历史进步的规律。
就比如,我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农民阶级的支持,领导劳苦大众翻身做主,成立社会主义新国家,就是在革命前期,通过大量的书籍、大量的线下的分享活动、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传播理论和信息,通过品类故事去改变思想。我党讲了一个这样的品类故事: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相互替代的,永远进步的,并且后来的一定会优于前面的。由于资本主义有着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到高级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就会必然崩溃。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共产主义。通过讲述品类故事,占领了广大群众的心智,从而赢得了一个国家。这其实就是公关的方法,用公关建立品牌,抢占心智,赢得竞争的很好的例证。
定位理论提出的时候,同样讲述了一个品类故事。他讲述的是商业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泰勒,科学管理;第二阶段:德鲁克,开创管理学,并指出企业的成果在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第三阶段:定位理论,它继承了德鲁克的探索,回答了企业的成果在外部,在哪里?在顾客的心智之中。所以,泰勒、德鲁克、定位理论,形成一个前、中、后,往前发展的一个品类故事。
现在,定位理论自身,也同样在讲这样一个不断往前发展的故事:自定位理论诞生以来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定位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营销战;20世纪90年代:聚焦。新世纪:开创新品类。
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很定位,是公关建立品牌的最好的注解,同时用公关建立品牌的方式,推动者定位理论不断的向前升级发展。也很好的诠释了:定位以认知为基础、以竞争为导向,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去占领心智,赢得竞争这一核心思想。
本篇读书笔记对应红皮《定位》谢伟山译本,《致读者一、二》、《序言一、二》、《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部分。
201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