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但我们全体八年级老师精神抖擞去学校参加“说课标”大赛。
“说课标”大赛分学科进行,我们语文组的比赛地点就在我们班(八一班)进行。要求每位老师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有自己的解读和理解,并结合平时语文教学的具体做法谈谈对语文课程标准某一方面的理解。
这个比赛确实不错,平时工作忙碌,老师们没有时间,也没想过去解读课程标准。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真的是妥妥的经典,每一句话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读透了语文课程标准,绝对对语文教学可以起到有效的引作用。
上午七点五十分,全体八年级教师和九年级的评委老师,一起到五楼参加了“八年级周冠军,月冠军评比启动仪式”,领导强调了评比规则,以及举办这项活动的意义。
接下来进入各学科组开启比赛活动。
对于我们语文组来说,就是要求每位语文老师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时间是十分钟左右,不高于十五分钟。
试想,语文课程标准是如此精深,并且包罗万象,不夸张地说,它是语文课程的百科全书,不可能在十分钟左右解读清楚,这就要求要善于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也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选来选去,我发现有一个关键句贯穿语文教学的所有,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这句话最关键的一个词是“语文素养”,那么如何理解语文素养,可能大部分语文老师终其一生也不能给“语文素养”下一个标准的定义。
我也一样,究竟什么是语文素养,不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是,我开始查找资料,找到了一本书,才发现关于“语文素养”确实存在不少的理解和争议,各位名家登场,谈自己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最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绪、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我们来看这个定义的前半部分“ 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这个就是显性的,也就是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到的,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再来看定义的后半部分“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绪、价值观等人格修养”,这可以说是隐性的,是在显性做好的情况下,自然的熏陶陶冶,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花大力气做好学生语文素养的显性部分。
再来看一下显性部分,关联词语的解释说明:
“比较稳定”是表明这些语文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平日修养,如能够自觉的、持之以恒的做到谈吐文明,喜欢阅读,勤于动笔。
“最基本”是指作为受过义务教育的普通公民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通俗的说,如“一口普通话,一笔端正字,阅读过一定数量的名篇名著,以及能够顺利的完成日常写作,没有或少有错别字”。 就如美国加州英语课程标准所概括的,学生要成为“流利的阅读者、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 。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指具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发展了的语文素养,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批判性阅读能力,现代传媒技术的使用。
同时还要说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注重“后天养成,循序渐进”。
由此看来,抓住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依此而教,最起码方向不会篇,道路不会歪。
锲而不舍地行走在语文教学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