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朋友家玩,我正在厨房帮忙准备晚餐食材,姐姐突然跑过来说要跳舞给我看。
“好的,你跳吧,我边弄边看。”
“不行,这里太窄了,不好跳,你出来看我跳!”
“嗯,我也很想看,但是你看我正在做事呢,手也脏脏的,现在没法出去。你等我一会儿,我很快弄完就出来看你。”
“不行!这个音乐等会儿就没有了!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等会儿就跳不了了!呜……”
“哦,这样啊,就想现在跳给妈妈看啊,妈妈真的也很想看,但是我现在有事确实走不开。怎么办?”
“呜呜呜呜……”姐姐就开始哇哇大哭。
我继续弄手上的虾,想着让她自己消化一会儿。姐姐一直大哭,我听到有叔叔问她怎么了,被她粗暴地拒绝了。看来自己消化不了,我赶紧弄完,洗了手出去看她。
看到我出现,哭得更大声了。我抱起她来到客房,任由她在我怀里哭,等她平静一点后,问她“需要聊一聊吗?”
她开始哭诉,我就静静地听着。发泄了一会儿,她问:“妈妈,你怎么不说话?”
“哦,我在听你说呢,现在你想听我说了,是吗?”
姐姐点头。
我开始说话,“嗯,我知道你很喜欢哪首曲子,很想跳舞给妈妈看,妈妈也很想看,但是妈妈在做事呀……”
“就是讨厌!呜呜呜呜……”姐姐接话,我就停下来,继续听她发泄抱怨。
她说了一会儿又问:“妈妈,你怎么不说了?”
“嗯,我在听你说呢,现在我可以说了是吗?”
姐姐又点头,我继续接着说:“但是妈妈在做事,不能中途走了呀,那样不礼貌,大家还等着吃晚餐呢……”
姐姐又接话,我又停下听她说,几次这样后,她大概是发泄得差不多了,情绪缓和了很多。
“本来是来开心玩的,结果搞得不开心,还浪费了我很多玩的时间!”
“嗯,好像是这样,那怎么办?”
这时姐姐已经完全平静了,“我走了,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我去玩咯,妈妈,拜拜!”潇洒地拍拍屁股走了,留下发呆的我。
姐姐自从进入小学,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情绪失控过了,在学校,老师都夸她自我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很强。
今天失控了,我接纳她,这是很正常的事,谁还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呢?比起幼儿园时期,隔三差五就一个小时左右的情绪崩溃,今天这十几分钟真是毛毛雨了。
而且她现在已经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了,全程我主要是陪伴和倾听,说的话很少,她发泄完,自己就调节好了。
弟弟昨天放学一直吵着要买一个玩具,我说,“好的,周末就可以买了。”
还是继续哭闹,“我就要现在买嘛!不买我就不走了!我就在这里站着,在这里睡觉!”
对于购物规则,弟弟一直遵守很久了,或许是暑假避暑时,爷爷奶奶打乱了规则,现在有点不适应了。没关系,被爷爷奶奶宠爱也是一种幸福,现在开学了,我再陪他调整过来就好。
我接受他的“胡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后背,说:“好的,那我就在这里陪你。”
他嘴上继续嘀嘀咕咕,我就安静地听着。大概也就几分钟,他就开始开心地给我讲幼儿园的事,拉起我的手往前走。
这么快就好了,这是弟弟一贯的速度。确实,作为同胞姐弟,弟弟的情绪转化要快很多。哪怕是同一个肚子里出来的,每个孩子也很不一样呢。
我觉得,妈妈就应该做“定海神针”,稳稳地立在那里,对于孩子来说,非常信任非常有安全感,什么都能稳稳地接住,帮助孩子冷静下来,给予他成长的力量。不是说要什么都会,而是陪伴和支持。
这种精神依托很重要,以后哪怕妈妈不在身边,只要想起也能感觉到安全,知道妈妈一定会支持他,就有了勇气。
其实,妈妈也应该做家庭里的“定海神针”,用智慧去化解那些矛盾、冲突,将家庭氛围稳住。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我们能接住各种问题,我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下一次就会做得更好,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