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新春佳节之际,《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播出期间立即"圈粉"无数。16岁选手武亦姝成功夺冠更是惊艳四座,连获赞叹,满足了人们对古典才女的全部幻想。诗词大会虽有"阳春白雪"之雅,却收获了"下里巴人"般的认同感,参与感,讨论感,唤醒了每一个人儿时就被种下的那颗诗词萌芽。
武亦姝身上所展现的诗词之韵、诗词之美是一种翱翔诗海的气定神闲,是一种诗卷熏染的恬静灵秀,是一种犹如林下之风的温婉。她说:"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能享受到就够了。"赏诗之心人皆有之,爱诗之心却未必能够常伴人久。当柴米油盐,工作琐事逐渐充斥内心,诗词那颗萌芽久未浸润,虽然存在,却缺少甘露雨霖,难以焕发真正的光彩。
无论是"窗前明月光"、"花落知多少",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忙趁东风放纸鸢",孩提时代背会的诗大概是一生都不曾忘记的了。所以看到冰冷的明月,我们会想起"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会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思乡之苦,这是九州一心的文化归属感,是灿若星河的诗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注入的文化滋养,是面对诗词文化内心油然而生地自豪的赞叹。 这份对诗意的追求是根植于我们心中就像麋鹿藏匿森林之中被繁茂的枝叶挡住了身体一般没有发展的诗心。
诗心,是赏诗、爱诗之心,是即使生活充满了劳绩,依然会诗意地居于大地;是欣赏自然之景时的心有所感;是拥有生活的美好,怡然自得,却怀有不甘平庸进取之心。亦是骨感中的丰润,就像在推崇瘦为美,干货中汲取知识的社会风尚下我们依然喜爱从其出生的朝代以丰为美的审美下流传千年的诗歌,那是我们"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月下江景,是我们"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热闹节日,是我们"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是我们"只身打马过草原"的对远方的憧憬。
诗词的魅力在于它能除去生活的油烟,能抚慰饱经创伤的心灵。选手白茹云曾罹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陪她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诗词产于心动之处,几经忖度,几经打磨,又如玉器一般被细细雕琢,无粉饰而自有一番华美,无问道而自带一份通俗。它给人以带入感,切肤感,飘然不知所在,不觉已垂泪。故«诗-大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昏",既是有情之人,切莫管诗词是否有用,只因心安之处亦是家乡,心之所属是诗心慰了世心,即抵挡了生活的波涛汹涌,也挡住了平凡倦怠的洪流。
不管诗歌在现代有没有过一段时间的枯萎,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诗词大会带给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共鸣,是网友们对"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几万条的续写。诗歌对每个人发挥的力量是持久的,持有这种力量的前进是带动的民族驾车而行,路不遗珍的满载而行。这样的前进是生动的,是稳健的,是持久的。 而这份文化所给予的诗心不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